返回第1127章 威慑重器  姐夫帮你打天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血花在河面绽开,转瞬又被浮冰覆盖,像给黑夜缝了一枚暗红色的纽扣。
    对岸,汉军已至。吴汉一马当先,并不急于冲锋,而是命人点燃火把,每隔十步插一支,在草原上排成一个巨大的“l”形,像给黑夜开了一扇发光的门。门后,汉军轻骑缓缓展开,刀出鞘,弓上弦,却不发射,只用马蹄节奏敲打冰面,发出“咚——咚——咚”的闷响,像死神的鼓点,一下下敲在铜马军心口。
    东山尨回头,只见火龙与光门之间,自己的队伍被夹在一条越来越窄的黑暗走廊里。前有冰河,后有追兵,左右是开裂的冰层,仿佛整个世界都在合拢,要把他们碾成碎片。
    “冲!冲过去就是生!”东山尨嘶吼,声音却淹没在风与冰的裂响里。他亲自踏上残桥,两步并作一步,刀背拍打士兵后背,逼他们加速。有人被拍得失足,直接栽进冰河;有人被拍得口吐鲜血,却不敢停,只能往前爬,爬得十指血肉模糊,在冰面上留下十条暗红的指痕,像给黑夜画了十道伤口。
    终于,残桥不堪负重,“咔嚓”一声整体断裂,桥面上剩余几十人同时落水。冰河瞬间沸腾,人头在浮冰间起伏,像一锅煮烂的饺子。东山尨在最后关头跃上对岸,却也被冰水溅透,铁甲瞬间结冰,像穿了一层铁壳,每走一步都发出“咔啦咔啦”的脆响,仿佛随时会碎。
    他回头,只见河面上,汉军火龙已至岸边,却并未继续追击,而是整齐地停下。吴汉举刀,刀尖指天,然后缓缓下压,做了一个“收割”的动作。随即,汉军骑兵同时下马,取出背上的短铲,开始在冰面上“叮叮当当”凿击。冰屑飞溅,像无数细小的银针,在火光里闪烁。
    东山尨先是一愣,随即明白——汉军要凿开整条冰河,让浮冰彻底流动,把尚未渡河的铜马残部全部困在对岸!他嘶声大喊:“快!远离河边!往高处走!”然而,已经渡河的七千残兵,大多瘫倒在地上,连站的力气都没有,更别说奔跑。
    对岸,冰裂声此起彼伏,像无数巨兽在黑夜中磨牙。忽然,“咚——”一声闷响,一块巨冰被凿断,顺着水流漂向下游。紧接着,第二块、第三块……整条清河像被巨刃劈开,冰面迅速瓦解,露出幽黑的河水。尚未渡河的铜马士兵,被隔离在对岸,他们望着逐渐远去的浮冰,发出绝望的嚎叫,有人跪地大哭,有人举刀自刎,血洒在草地上,像给黑夜点了盏盏红灯。
    东山尨站在对岸高坡,望着这一幕,忽然觉得胸口被重锤击中,一口血涌上喉头,却被他硬生生咽回。他缓缓跪倒在地上,刀尖插入土里,支撑着自己不倒。雪落在他的肩上,越积越厚,像给他穿了一件白色的丧服。
    黎明前最黑暗的一刻,对岸忽然亮起星星点点的火光——那是百姓。饥民们举着松明、火把,从草原四面八方汇聚而来,却并未攻击铜马残兵,而是默默在冰河边排成一列,伸出木棍、镰刀,钩住漂远的浮冰,把冰面上尚未淹死的铜马士兵拉上岸。有人脱下自己的破棉袄,裹在冻僵的士兵身上;有人掏出怀里仅剩的焦麦饼,掰成两半,一半塞进士兵嘴里,一半留给自己。
    一个白发老妪,拉着一个十六七岁的铜马少年,少年嘴唇冻得青紫,老妪却把自己温热的双手覆在他脸上,喃喃道:“娃,别怕,河那边是活路,河这边也是活路。”少年终于崩溃,跪地大哭,哭声在草原上回荡,像给黑夜凿开一道裂缝,露出里面金黄的麦苗。
    东山尨远远望着这一幕,忽然觉得胸口那团郁结的血,化成了滚烫的泪。他缓缓起身,对着对岸深深一揖,然后转身,对着身后的七千残兵,嘶哑地喊了一句:
    “走!去鄚县!去投降!”
    朝阳终于升起,雪停了。清河两岸,冰与火、血与泪、绝望与希望,都被一层金色的阳光覆盖。汉军骑兵默默收起短铲,吴汉举刀向对岸百姓致意,百姓们却并未欢呼,只是继续默默地救人、收尸、捡麦穗,像在完成一场古老的仪式。
    东山尨带着七千残兵,踩着厚厚的积雪,一步一步向鄚县方向走去。他们的背影在草原上拉得很长很长,像一条黑色的河,终于汇入了另一片金色的海。
    草原上,一株被火烤过的麦苗,在风中轻轻摇晃,像在低声诉说:
    “火能烧人,也能暖人;水能淹人,也能救人;民心,才是这乱世最锋利的刀,也是最柔软的盾。”
    蒲阳坡下,黎明像一把钝刀,迟迟割不开夜的黑皮。汉军阵后,一辆独辕铁车被八匹骡子拖曳,缓缓登上土丘。车身通体包铜,肚腹鼓胀如孕妇,表面铸满蟠螭纹,纹槽内嵌着暗红的火油痕迹;车顶伸出八尺铁管,管口黑黢黢,仿佛深渊的瞳孔。——这便是邓晨遣人星夜送来的“大将军炮”,名号威风,实则模样憨丑,活像一条吃饱了却吐不出食的铜牛。
    冯异围着炮转圈,手指敲鼓般叩击铜壁,回声沉闷,却带着令人牙酸的震颤。“主公,邓太守在信里说,这玩意儿‘一炮可夺三军之魄’,可我怎么看它都像庙里的香炉成精。”
    刘秀却蹲下身,把耳朵贴在车板上,像在倾听某种遥远的呼吸。半晌,他抬头,目光穿过薄雾,落在对面山坡上——那里,铜马、高湖、重连三军残部合流,联营十余里,旌旗如枯林,人喊马嘶,像一锅将沸未沸的稠粥。
    “香炉成精也好,牛头马面也罢,”刘秀轻声道,“今日,咱们就让这口锅炸开。”
    炮侧,两名“炮师”正忙碌。二人皆来自邓晨的“百巧堂”,一老一少:老者花白眉,手指却被火药熏得乌黑;少年不过十五,眼睛亮得像刚擦过的铜镜。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