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7章 香灰有毒,火从内燃  大唐:全能太子,李二直呼内行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夜,王德用在狱中……暴毙,尸身无伤,唯鼻腔渗出微量黑液。
    验毒结果与驿站文书一致——静炭毒。
    但奇怪的是,牢房门窗紧闭,饮食皆经检测,无人进出。
    徐惠勘察现场后,在灯芯灰烬中发现一丝异香,追查至狱卒更换的熏香袋,成分竟与炼蜜坊火油残留物吻合。
    李承乾凝视香灰,忽而低语:“他们不是从外面进来……是从上面下来。”随即下令彻查地牢顶部通风管道——果然在夹层中发现一条通往掖庭旧井的狭窄通道。
    而通道尽头石壁上,刻着半个模糊符号。
    李承乾眉头紧锁,一挥手,低声道:“封闭所有宫墙暗道,一个都不能漏。”
    这群老六,竟然玩阴的玩到这种地步!
    李承乾心里怒骂,面上却不动声色。
    他深知,现在最重要的是稳住,不能自乱阵脚。
    随后,李承乾立刻安排薛仁贵,让他带着飞骑军在含凉殿、太极殿、太庙这三大核心区域架设测毒炉与风向旗。
    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测毒炉能实时监测空气中的毒素,风向旗则能判断毒源方向,双管齐下,务必保证老李(皇帝)的安全。
    飞骑军也开始实行轮值守夜制度,24小时不间断巡逻,任何风吹草动都逃不过他们的眼睛。
    安顿好这些,李承乾回到东宫,立刻召集徐惠与裴行俭。
    “敌人能在地牢杀人而不留痕迹,”李承乾眼神锐利,仿佛能洞穿一切,“说明他们掌握宫廷日常运作规律,甚至能调动特定人员。”
    徐惠沉吟片刻,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殿下,不如放出风声,说王德用死前交代了‘最后一名内应’的名字,名单已在编录中。”
    “哦?说说你的想法。”李承乾饶有兴致地看着她。
    徐惠微微一笑,解释道:“既然敌人如此了解宫廷,必定安插了不少眼线。我们放出假消息,让他们自乱阵脚,互相猜忌,这样就能引蛇出洞。”
    好家伙,这招够狠!
    李承乾在心里默默为徐惠点了个赞。
    这不就是现代的心理战吗?
    玩的就是一个信息不对称!
    计划很快开始实施。
    两日后,一则流言悄然传开:太子已得“七人名录”,七日内将逐一清算。
    整个皇宫顿时人心惶惶,人人自危。
    徐惠特意安排了一出戏。
    她故意让一名平时就有些可疑的宫女听见自己和侍女的对话,说太子殿下已经掌握了所有内应的名单,七日之内,必将他们全部抓捕归案。
    那宫女听后,脸色果然大变,慌慌张张地退了下去。
    次日清晨,那名宫女果然按捺不住了。
    她偷偷摸摸地找到膳房的一个太监,试图通过他向外传递一封蜡丸信。
    火影卫早就盯上了她,当场将她截获。
    打开蜡丸,里面只有短短几个字:“灰尽,速焚第三炉。”
    裴行俭仔细辨认笔迹,确认出自洛阳某驿丞之手——而此人,正是当年护送武媚娘离京的随行小吏!
    这下,线索终于串起来了!
    李承乾立刻下令:“裴行俭,你以鸿胪寺的名义,发函给洛阳府,就说有西域贡品需要查验,让他们配合搜查近三个月内所有来自南诏的药材运输记录。”
    “殿下放心,卑职这就去办!”裴行俭领命而去。
    同时,李承乾又对徐惠说道:“你伪造一份‘内应酬功簿’,列出一些虚假的赏格名单,故意泄露给尚药局一名已被我们监控的老药童。”
    徐惠心领神会,立刻着手准备。
    果然不出李承乾所料,三天后,那个老药童按捺不住了。
    他知道自己已经暴露,为了活命,只能选择逃跑。
    夜深人静时,他偷偷摸摸地翻墙欲逃,结果被埋伏已久的火影卫当场擒获。
    经过审讯,老药童供出了幕后联络人——竟然是掖庭局掌灯宦官梁守仁!
    这梁守仁平时看起来老实巴交的,没想到竟然是幕后黑手!
    李承乾眼神一冷,立刻命令薛仁贵带队突袭梁守仁的居所。
    飞骑军动作迅速,很快就控制了整个院子。
    他们在梁守仁的床底暗格中,搜出了一套女子衣裙、一副面具,以及三根特制吹针。
    更关键的是,他们在吹针的针尖上,发现了残留的静炭粉末!
    罪证确凿,梁守仁百口莫辩。
    但最让李承乾震惊的,还不是这些。而是一本日记。
    这本日记详细记载了过去半年,梁守仁是如何将毒炭混入皇帝所用安神香料的过程:“每焚一炉,可令咳喘加剧,半月不愈。”
    李承乾看着日记上的记录,顿时明白了敌人的真正目的。
    “他们不是想杀父皇……”李承乾的声音有些颤抖,“是想让他活得够久,久到百姓相信,是他治下的天下正在腐烂。”
    这群人,真是用心险恶!
    他们想要摧毁的,不仅仅是李二的性命,更是整个大唐的根基!
    李承乾紧紧地握着拳头,心中充满了愤怒和决心。
    他绝对不能让他们得逞!
    当夜,东宫收到一封用茶渍绘制暗码的信笺,来自洛阳某尼庵……
    徐惠的手指微微颤抖,在烛光下,那些原本看似寻常的茶渍,如同鬼魅般扭曲变形,最终凝结成令人不寒而栗的文字。
    “第三炉非香,乃谣!”徐惠的声音压得很低,却带着无法掩饰的惊惧。
    李承乾一把夺过信笺,细细审视。
    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茶香,却盖不住那股阴谋的味道。
    所谓“第三炉”,并非指皇帝寝宫的安神香,而是即将在京兆七县如瘟疫般蔓延的恐怖谣言!
    “太子以火器炼毒,引天雷降灾,致万民咳血……”李承乾喃喃自语,字字如刀,狠狠地剜着他的心。
    这群老阴比,这是要从根上毁了他啊!
    他紧紧地攥着信笺,纸张在他手中发出令人牙酸的声响。
    良久,他抬起头,目光如炬:“他们怕的不是我掌权……是怕我说出真相。”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胸中翻涌的怒火,断然下令:“传令下去,提前启动‘民生炭改计划’!”
    “三日之内,向长安贫户免费发放无毒蜂窝炭!”李承乾一字一句,掷地有声,“务必确保每家每户都拿到,同时……附上《辟谣帖》随炭同行!”
    徐惠和裴行俭对视一眼,皆看到了对方眼中的决绝。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他们,必须赢!
    李承乾走到窗前,望着远处漆黑的夜空,长安城笼罩在一片令人窒息的压抑之中。
    他知道,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殿下,”徐惠轻声问道,“《辟谣帖》上……写些什么?”
    李承乾嘴角微微勾起,露出一抹冷笑:“写什么?当然是……真相。”他顿了顿,意味深长地说道:“不过,真相这东西,有时候……需要一点佐料才更美味。”
    “殿下是想……”裴行俭欲言又止。
    李承乾没有回答,只是转身走向书案,拿起一支狼毫笔,饱蘸浓墨,开始奋笔疾书。
    “殿下,已经安排妥当,所有人都已就位,只等您一声令下,便可……”薛仁贵的声音从门外传来,带着一丝肃杀之气。
    李承乾放下笔,缓缓抬起头,眼中闪烁着令人捉摸不透的光芒:“告诉他们……等等。”
    “等什么?”薛仁贵一脸疑惑。
    “等……第一批炭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