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13章 暗中调查  寻医问瑶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温瑶闻言,心中一惊。军中采买事宜,她虽不过问细节,但大致流程是知道的。傅韶景最恨盘剥商户,曾严令需公平交易,及时兑付。怎会出现如此情况?
    她稳住心神,温言安抚了众商人,承诺必定查明原委,给他们一个交代。
    送走商人,温瑶立刻调阅了近期军中采买的全部账目凭证。这一看,果然发现了问题。许多采买单据的签批人,并非傅韶景身边的老人,而是一个新提拔的姓钱的粮秣官。兑条上的印章无误,但兑付记录却混乱拖延。
    她不动声色,派人暗中查探这个钱粮秣官的背景以及兑付银钱的流向。同时,她并未立刻告知傅韶景,军中事务繁杂,她不想用未查实的事打扰他。
    调查结果很快出来。钱粮秣官是本地人,原是州府一小吏,因精通算学,被提拔进军中。此人近来与几个京城来的背景神秘的商人过往甚密,且私下生活奢靡,与其俸禄远远不符。而本该用于兑付采买款的银钱,竟有部分被挪用去放印子钱(高利贷)!
    温瑶心中怒火升腾,却强自压下。她深知此事若处理不当,不仅寒了商户的心,更可能动摇军心,甚至败坏傅韶景的声誉。
    她思忖片刻,心生一计。她并未直接抓人,而是以转运司需统筹规划春季物资为由,要求钱粮秣官限期提交一份详细的、包括所有未兑付兑条在内的采买总账。
    那钱粮秣官做贼心虚,接到命令后慌了神,果然急于抹平账目,暗中与那些京城商人接头,想尽快收回印子钱,填补亏空。
    这一切,早已在温瑶安排的监视之下。当钱粮秣官与京城商人在一处隐秘仓库交接银钱时,被石磊带人当场擒获!人赃并获!
    温瑶并未声张,只将查获的账本和口供秘密呈送给傅韶景。
    傅韶景看过之后,面色铁青,眼中寒意慑人。他治军极严,最恨贪腐蠹虫,尤其此事几乎酿成大患。“岂有此理!”他一掌拍在案上,“竟敢在本王眼皮底下行此龌龊之事!石磊!”“末将在!”“按军法处置!涉事人等,一律严惩不贷!追回所有赃款,即刻兑付商户欠款!还有,查清那些京城商人的底细!”“是!”石磊领命而去。
    军法无情,钱粮秣官及一干同党很快被明正典刑,悬首示众。拖欠商户的款项被迅速结清。傅韶景更颁布严令,整肃军纪,重申采买条例。
    云州商户们拿到迟来的货款,又见王爷王妃如此雷厉风行、公正严明,无不感激涕零,原本些许怨气瞬间化为拥戴。
    事情似乎圆满解决。但温瑶却从那些京城商人的来历中,嗅到了一丝不寻常。石磊查证,那几个商人虽在京城注册,但资金流向复杂,似乎与某些沉寂已久的江南世家有若有若无的联系,并非慕容余孽,却同样透着诡异。
    “江南世家?”傅韶景蹙眉。慕容家倒台后,江南势力重新洗牌,难保没有新的野心家想趁北境不稳,伸手攫取利益,甚至与戎狄暗通款曲。
    “看来,有些人觉得北境是块肥肉,都想来咬一口了。”傅韶景冷笑。“王爷打算如何应对?”温瑶问。“兵来将挡。”傅韶景道,“但此事提醒我们,边关不稳,不仅外有强敌,内亦有蠹虫。整顿军纪、肃清内务,与防御戎狄同等重要。”
    他看向温瑶,目光柔和了些许:“此次多亏你心细如发,处置得当。”温瑶摇头:“分内之事。只是经此一事,我在想,或许可设立一个更透明的军需采买公示制度,让商户共同监督,杜绝此类事情再发生。”
    “可。”傅韶景点头,“你拟个章程出来。”
    就在夫妇二人着力整顿内务之时,边境线外,戎狄也并未闲着。探马回报,戎狄王庭似乎发生了权力更迭,一位以勇猛和野心着称的新王子继承了汗位,正大肆整合各部,磨刀霍霍。
    山雨欲来风满楼。
    傅韶景加大了边境巡防力度,加固重点堡寨。温瑶则加速推进屯田和水利建设,储备更多粮草,并利用温家商行的渠道,从内地大量采购药材、铁料等战略物资。
    傅韶景巡边归来,带回一个意外之人——一位年在六十、须发皆白、衣衫褴褛的老者。老者虽落魄,眼神却清亮有神,手中拿着一根古怪的木杖。
    “这位是墨老先生,我在狼牙山脚下遇到的。”傅韶景向温瑶介绍,“先生精通机关巧术与筑城之法,因避战乱流落至此。我见先生学识渊博,便请回府中,或对城防工事有所助益。”
    温瑶见那老者气度不凡,忙行礼问好。
    墨老先生也不拘礼,打量了一下温瑶,又看了看行辕大致布局,颔首道:“王爷王妃非常人,此地虽简,却隐合兵法守势。”
    接下来的日子,这位墨老先生果然展现出惊人才能。他改良了守城弩机的射程和精度,设计了更省力高效的投石车,甚至对云州城的排水、防火体系提出了精妙改进意见。傅韶景如获至宝,奉为上宾。
    温瑶也对这位奇人十分敬重,常亲自过问其饮食起居。
    一日,她给墨老先生送去新裁的冬衣,无意间看到案上几张草图,画的似乎是种结构复杂的连发弩,旁边还有密密麻麻的算式。“先生还在研究新弩?”温瑶好奇问道。墨老先生抚须笑道:“闲来无事,胡乱琢磨。若能成,或可让我军士卒以一当十。”
    温瑶仔细看那图纸,只觉得精妙无比,远超当下军中之物。她心中一动,道:“先生大才。所需物料银钱,尽管开口,我必尽力筹措。”
    墨老先生深深看她一眼,笑道:“王妃慧眼。老夫漂泊半生,能遇王爷王妃,得展所学,幸甚至哉。”
    有了墨老先生的助力,北境防务如虎添翼。傅韶景信心更足,积极备战。
    然而,某夜,温瑶却偶然发现了一丝异样。她因处理账目晚归,路过墨老先生居住的偏院时,见窗纸上映出两个身影,正在低声密谈!另一个身影虽模糊,但绝非府中之人!
    她心下生疑,并未声张,只悄悄告知了傅韶景。
    傅韶景眼神微凝,沉吟道:“墨老先生来历确有些神秘。我派人查过,只知他来自江南,曾效力于某个已覆灭的小诸侯国……继续暗中观察,勿要打草惊蛇。”
    墨老先生窗前的神秘人影,像一根细刺,扎在傅韶景和温瑶心头。北境局势刚稳,内部岂容再生隐患?
    傅韶景加大了暗中监视的力度,表面却对墨老先生愈发礼遇,时常请教城防技巧,甚至将新弩的制造事宜交由他统筹,似是完全信任。
    温瑶则从另一条线入手。她借着整顿军中采买账目的由头,详细核查了近半年所有与江南方向有往来的物资清单,特别是墨老先生入住后新增的采买项。很快,她发现了几处异常:一批标注为“精铁”的物料,实际入库数量与账目有细微出入;另有一些用于弩机制作的特定规格的牛筋、胶漆,消耗速度远超常理。
    这些不起眼的“损耗”,若被巧妙利用,足以私下攒出一批精良的违禁军械!
    “他果然有问题。”温瑶将查证结果放在傅韶景面前,语气凝重,“私下囤积物料,所图非小。那夜与他密谈之人,恐怕就是来接头的。”
    傅韶景看着清单,眼神冰冷:“看来,有些人把手伸得太长了。江南的钉子刚拔,又有新的魑魅魍魉想来分一杯羹。”他指尖点着那些物料名称,“他在府中制弩是假,借机制造、私藏乃至外运禁械才是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