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49章 怀疑  铁蹄哀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臣,还有事请奏。”
    在建议得到皇上的采纳以后,周延儒信心倍增。
    “贰部有话还请直言。”
    “建虏破口而入,在京畿之地肆意掳掠,烧房毁屋,屠戮生灵,致使血腥遍地,毒焰腾空。金瓯受损,土木之变也不过如是。”
    听到将眼前比喻的事比喻为土木堡之变,崇祯的脸色再次阴沉了下来,当年瓦剌军队在俘了英宗以后,又直薄京师,情景与眼下何其相似?
    而且最主要的,那一年也是己巳年,距离如今刚好三个甲子,这就不得不让年轻的崇祯皇帝起了无端的猜想。
    他冷着脸看着周延儒淡淡地道:“说下去。”
    “此,国之大耻也。溯其根本,追其滥觞,皆因兵部疏忽,调度失当,这才让建奴将京师处于刀山剑林之下,胡尘贯日,腥膻遍地,先时王抚、赵镇万卒之蒙难,昨日德胜、广渠二门之惨酷,臣不忍卒读。兵部既不能制先策御敌军于关门之外,又不能整顿兵马败贼于畿辅之内,进退失据,举国震惊。”
    “臣,请皇上治王洽丧师辱国、玩忽职守之罪。”
    这一声下去,暖阁内举座皆惊,谁也没想到周延儒竟然在此时对着王洽发难,韩爌、李标脸上皱起了眉头,王永光嘴角嵌着一丝冷笑,温体仁的眼神则意味深长。
    虽然早就可能预知了结果,但王洽脸色一片灰败,当即跪了下去:“臣,有罪。”
    崇祯理都没理王洽,转头向周延儒又问道:“贰部以为,当如何处置?”
    “昔世宗斩丁汝夔,将士震悚,强敌夜遁,臣请照此例。”
    众人脸色再变。
    这是不死不休之势了。这是什么样的深仇大恨?王洽何时得罪过周延儒了?
    然而在叫王洽起来以后,崇祯对于周延儒这个提议未置可否,反而淡淡地道了一句:“形势颓败如此,非本兵一人之过。”
    周延儒明显一愣,难道圣上转了性?不过他也不多言,只能悻悻地退回了队列当中,垂首不语。
    顿了顿,崇祯又向暖阁当中诸臣,缓缓地道:“朕近来听闻京中内外每有‘崇焕通贼,欲予京师以献奴酋’之语,不知诸卿可有耳闻?”
    “此谣言也!”
    首辅韩爌当即出列,高声对着崇祯道:“崇焕星夜督发,殚精竭虑,亲处极危极险之地,刀剑临身亦未肯退,还请皇上莫要轻信。”
    韩爌是袁崇焕考中进士时的考官,算是他的座师,后来也对他提携不已,如今听见这样的话,自然抢先站出来为袁崇焕辩解。
    钱龙锡出列道:“此定是贼奴细作离间之举,皇上万不可上当。”
    和韩爌类似,钱龙锡是袁崇焕督师蓟辽的保举者,与袁崇焕可以说是一损俱损一荣共荣。
    这次周延儒没有说话,反而是看向了温体仁,就见他鼻观眼眼观心,犹如老僧入定一般,与温体仁相熟的周延儒敏锐地察觉出了不对。
    暖阁当中的都是老狐狸,然而这其中周延儒认为最为狡诈的非温体仁莫属了。
    他猜测的不错。
    虽然崇祯口中说是听闻,但其实是他昨日接到温体仁的密奏,这个老狐狸,只是把京中的市井传言整理了一番,也没有添油加醋,就算后面验证为假,那也与他毫无干系。
    但这就足够了,毕竟袁崇焕是真的不干净。
    有人反对就有人赞同,吏部尚书王永光出列道:“臣启奏。”
    “王尚书请言。”
    “臣以为,当彻查!”
    崇祯看向了王永光,眯了眯眼睛问道:“天官以为,此事为真?”
    王永光清了清嗓子:“回皇上的话,臣尚且不知,然,皇上可还记得崇焕当初任宁府时曾多次与老奴新酋两代贼汗暗通款曲,互相遣使,私下议和?”
    “朕自然知道,皇兄当初还为此事训斥过他。”
    这就是袁崇焕不干净的地方,因为所有的这些事都是真实发生过的不争的事实。
    钱龙锡对着王永光怒斥道:“此不过是缓兵之计,虚敌之举,如何做得数?”
    王永光一声冷笑:“此乃崇焕与钱阁老私语乎?”
    钱龙锡身形顿时一震,嘴中道:“只是猜测而已。”
    王永光这可是诛心之言了。
    当初就是他力排众议让袁崇焕去任蓟辽督师,现在又说他与袁崇焕私下里说这些,那不是就告诉皇帝他和袁崇焕在私下里有勾结么。
    不过这件事,也是真的。
    当初诛杀毛文龙,钱龙锡在后面就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对于钱龙锡被他压的节节败退,王永光心里已经简直要乐开了花,他是阉党在朝堂之上最后的旗帜。
    最近一年以来,朝堂被东林党秋后算账,围追堵截,逆案牵连甚广,要不是他简在帝心,怕是也要遭惹祸事。
    而这其中,大半都是由钱龙锡这个东林党渠魁执行的。
    现在报复的时机,终于来了,袁崇焕不过是不过是他向钱龙锡和韩爌开的刀而已。
    他要的,就是通过袁崇焕制造大案,让两个人下台。
    “历观崇焕举动,大有蹊跷之处,”
    “崇焕累受两代皇恩,罔顾朝廷期许,先是只顾刁斗,妄杀文龙,方有今日引虎入门之祸,京师为沙场,百姓为鱼肉,此其一也。”
    “在统领勤王兵马后,尽散诸镇援兵,关宁万人沿途屯驻,只率九千马步援京,此其二也。”
    “得圣上嘉勉,其人声口允诺,必不使贼人西奔,然顿兵怯战,熟视建奴潜越蓟州,此三也。”
    “贼人西进,薄掠京师,其人不在身后追敌,反而南避目送鞑酋入京,此其四也。”
    这一番话,惊得连崇祯都往前探了探身子。
    说着王永光看向韩爌、钱龙锡二人:“本官愚钝,为我解这四惑。”
    韩爌不语,钱龙锡的脸上则浮现出了一丝颓然。
    因为王永光所言都确有其事。
    而温体仁也没有想到,他亲自炮制的这把刀子,竟然被王永光给握住了。
    说完王永光又转向了崇祯:“臣以为,此关乎天下社稷之安危,崇焕所作所为,不可不查。”
    暖阁当中沉默了片刻,上面才有一道清冷的声音传来:“着厂卫彻查、科道议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