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8章 疏而不漏  重生杨过之神雕新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那尖细嗓音穿透喧嚣,如同利刃劈开剑拔弩张的空气。
    一声“圣旨到”如同惊雷炸响,厅内众人无不色变。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名身着暗红蟒纹袍的太监,在禁军护卫簇拥下昂首而入。
    这太监面白无须,眉宇间透着几分阴柔之气,但行走间龙行虎步,显然身怀不俗武功。
    进入厅中,太监眼角微挑,目光扫过满堂宾客时带着几分居高临下的审视,最终定格在吴潜身上。
    “陛下有旨,吴潜、贾似道、赵葵还不速速接旨?” 传旨太监声调陡然拔高,尾音带着太监特有的尖细颤音,听得人头皮发麻。
    吴潜浑身一震,脸上得意的笑容瞬间凝固。
    传旨太监直呼其名,让他心中对这圣旨生出了几分不安之感。
    吴潜踉跄着整理官袍,膝盖刚触到地面,额角已渗出冷汗:“臣... 臣吴潜接旨。”
    而先前一直从旁观看的贾似道与赵葵,双双出列跪伏在地,“臣,贾似道,恭聆圣谕!”
    “臣,赵葵,接旨!”
    厅内众人见状,纷纷跪下行礼。
    蒙古使者姆拉克与公孙止二人傲然而立,面露不屑。
    郭靖正欲下跪,却被杨过一把拉住。
    姆拉克眼中闪过一丝阴霾,公孙止更是脸色大变。
    二人皆未想到杨过竟然如此大胆,居然不惧皇权。
    “圣旨?”黄蓉低声喃喃,“这个时候来圣旨,莫非......”
    太监冷冷瞥了姆拉克与公孙止二人一眼,随即又一脸笑意地冲杨过点了点头。
    这才缓缓展开圣旨,朗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吴潜身为宰辅,罔顾君恩,行事不慎,险酿大错。着即革去相位,就地反省,以观后效。”
    “另,襄阳前线军政要务,改由枢密院同知贾似道总领。钦此。”
    圣旨读完,厅内一片死寂。
    吴潜如遭雷击,瘫软在地,面如死灰:“不…… 不可能…… 陛下,臣冤枉啊!”
    传旨太监冷哼一声:“吴大人,圣旨已下,岂容你置喙?还不快领旨谢恩?”
    吴潜脸色惨白,浑身颤抖,半晌才艰难地挤出几个字:“臣......领旨谢恩......”
    太监冷哼一声,将圣旨重重拍在吴潜手中:“吴大人,陛下对你失望至极啊!”
    吴潜额头冷汗涔涔,不敢抬头:“臣......臣知罪。”
    姆拉克与公孙止脸色骤变,他们万万没想到,吴潜竟会突然失势。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他们所有的计划。
    公孙止心中更是掀起惊涛骇浪。他之所以敢如此嚣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吴潜这个内应。
    如今吴潜被贬,他在大宋发展的根基瞬间崩塌。
    若是不能再立新功,赢得忽必烈的看重,只怕自己想要的富贵荣华,都将是一梦黄粱啊!
    “哼,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周伯通跳了出来,指着吴潜哈哈大笑,“你这老匹夫,让你为蒙古人说话,这下遭到报应了吧!”
    满堂宾客也纷纷叫好,对吴潜的下场拍手称快。
    杨过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没想到皇帝竟然会在此时下旨,而且如此干脆利落。
    看来,临安的皇帝已经察觉到了吴潜提议的不对劲。
    传旨太监看了一眼瘫软在地的吴潜,随即转向杨过,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杨教主,陛下还有口谕,要奴婢单独对你说。”
    姆拉克见状,眼中闪过一丝阴鸷,上前一步道:“这位公公,吴相负责与我蒙古国对接洽谈。”
    “贵国临阵换人,恐怕......”
    “放肆!”太监厉声打断,“此乃我大宋内政,轮不到尔等蛮夷置喙!”
    姆拉克脸色一沉:“公公此言差矣。”
    “吴相乃两国邦交使者,若受不公待遇,恐伤两国和气。”
    太监冷笑一声:“好一个'两国和气'!”
    “尔等大闹婚宴时,何曾想过两国和气?”
    他转向杨过,突然拱手行礼:“杨教主,陛下听闻你为弟子举办婚宴,特命奴婢带来了贺礼。”
    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个锦盒,双手奉上。
    杨过接过打开,只见盒中是一对龙凤玉佩,玉质温润,雕工精美,显是御用之物。
    “多谢陛下厚赐。”杨过顿觉意外,当即拱手还礼。
    太监笑道:“陛下说了,杨教主为国为民,实乃大宋栋梁。”
    “这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姆拉克见太监与杨过熟稔,心中暗惊,面上却不动声色:“原来杨教主与宋廷关系如此密切,难怪敢公然劫持王妃。”
    太监闻言,眉头一皱:“什么王妃?”
    公孙止连忙上前:“这位公公有所不知,小女公孙绿萼已被四王爷纳为侧妃,却被杨过强行掳走......”
    “胡说八道!”公孙绿萼忍无可忍,站出来厉声道,“我从未答应过什么婚事,更不是什么王妃!”
    太监打量了公孙绿萼一番,突然笑了:“这位姑娘气质清雅,一看就是我大宋好女儿,怎会甘做蛮夷之妾?”
    他转向姆拉克,声音陡然转冷:“强抢民女可是大罪,二位可莫要冤枉好人啊!”
    姆拉克眼中寒光闪烁:“公公此言,是要与我蒙古为敌了?”
    太监不为所动:“二位还请速速离去,免得耽误了新人的良辰!”
    此言一出,满堂震惊。
    谁都没想到,这看似柔弱的太监,竟会当面逐客。
    公孙止见状,连忙凑到姆拉克身边,低声道:“国师,如今形势不利,咱们是不是......”
    姆拉克脸色阴晴不定,最终冷笑一声:“好,很好!今日之事,老朽记下了。”
    他转向公孙止:“公孙先生,看来今日是带不走令爱了。咱们走!”
    姆拉克眯起眼睛,扫视了一圈厅内众人,最后目光落在杨过身上:“杨教主,今日之事,老朽记下了。”
    “咱们英雄大会上再见!”
    说罢,姆拉克一甩袖袍,带着蒙古使者转身离去。
    公孙止不甘心地看了女儿一眼,咬牙道:“逆女!,你迟早会后悔的!”
    公孙绿萼别过脸去,不再看他。
    公孙绿萼看着父亲离去的背影,眼中泪水终于忍不住滑落。
    但她很快便擦干眼泪,脸上露出一丝坚定。
    她知道,自己再也不能依靠那个自私自利的父亲了,她要靠自己,活出一个不一样的人生。
    赵逸尘走到她身边,轻声安慰道:“绿萼,别难过了。你还有我们,有师父师母,有我。”
    公孙绿萼抬起头,看着赵逸尘真诚的眼神,心中一暖,点了点头:“嗯,我知道。”
    待蒙古人走远,太监这才转向杨过,低声道:“杨教主,可否借一步说话?”
    杨过点头,引着太监来到后院一间静室。
    “还未请教公公尊姓大名?”杨过拱手道。
    太监笑道:“咱家姓李,名忠。”
    杨过眼中精光一闪:“原来是李公公,不知有何指教?”
    李忠压低声音:“干爹让我转告杨教主,陛下对吴潜的浮桥通商一事极为震怒。”
    “但蒙古人恐怕不会轻易放弃,干爹希望杨教主能设法阻止。”
    杨过心想,这人的干爹是谁?又为何要自己设法阻止。
    然而却想不出头绪,当即问道,“不知公公的干爹是何人?”
    太监笑容不减,“皇城司统领!”
    杨过点头:“杨某必当尽力。”
    李忠继续道:“此外,干爹还说,陛下虽对吴潜失望至极,却并无杀他之心。”
    杨过闻言,心中一动:“公公的意思是......”
    李忠意味深长地看了杨过一眼:“干爹说,杨教主是聪明人,应该明白他的意思。”
    杨过会意,紫袍太监这是暗示自己可以决定吴潜的生死。
    毕竟吴潜勾结蒙古,罪证确凿,皇帝不想自己动手除去吴潜。
    若自己出手,吴潜‘意外’死亡,朝廷也不会追究。
    “杨某明白了。”杨过沉声道,“请李公公代向统领大人问好。”
    李忠笑着点头,又从怀中取出一封信:“这是干爹给杨教主的密信,请过目后销毁。”
    杨过接过信,收入袖中。
    二人回到大厅,只见宾客们已重新落座,但气氛明显凝重了许多。
    那太监又高声说道:“今日是孟小将军大喜之日,咱家就不多打扰了。”
    “陛下特地赐下御酒十坛,锦缎百匹,以表庆贺。”
    说着,他挥手示意随从将礼物抬上来。
    然后李忠对众人拱了拱手,说是要赶回临安复命,便带着禁军告辞离去。
    厅内众人这才回过神来,议论纷纷。
    吴潜依旧瘫坐在地上,面如死灰,显然还没从被罢相的打击中缓过神来。
    “哈哈哈!”周伯通第一个跳起来,拍手大笑,“痛快!痛快!这阉......咳咳,这位公公来得真是时候!”
    黄蓉也松了口气,笑道:“看来朝廷还是有明白人的。”
    郭靖则走到吴潜身边,伸手将他扶起:“吴相......吴大人,请起吧。”
    吴潜木然地站起身,眼中满是茫然和不甘:“怎么会这样......陛下怎么会......”
    这时厅内爆发出一阵欢呼,众人已经从方才的惊变中回过神来。
    “太好了!这帮蒙古狗终于滚蛋了!”
    “吴潜老贼也有今天!真是活该!”
    “多亏了圣旨来得及时,不然还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
    郭靖走上前,对孟珙与陆无双说道:“孟贤侄,陆姑娘,让你们受委屈了。”
    “这婚宴,咱们继续!”
    孟珙与陆无双连忙行礼:“多谢郭大侠。”
    婚宴重新开始,气氛比之前更加热烈。
    众人纷纷向新人敬酒,诉说着对未来的期盼。
    推杯换盏间,似乎已经忘记了方才的不愉快。
    只有吴潜独自坐在角落,一杯接一杯地喝着闷酒,眼中满是怨毒。
    贾似道春风得意,拉着赵葵挨桌同众人拼酒。
    全真教众人却是感慨良多,丘处机抚须轻叹,“想不到,全真与古墓两派间的恩怨,直到今日方才化解!”
    孙不二笑着附和,“先师未曾做到之事,今日可算是圆满了!”
    郝大通虽记恨杨过,却不得不承认全真教受其恩惠,“说起来,还是咱们有所亏欠啊!”
    甄志柄看看杨过,又看看陆无双,“几位师叔,无双师妹出身古墓,如今也是我教三代弟子中的佼佼者。”
    “孟小将军亦是当代翘楚,她二人喜结良缘,确实是一桩美事。”
    丘处机轻声劝和,“志柄,如今你身为掌教,过往之事......”
    甄志柄打断道,“贫道明白!”
    杨过走到小龙女身边,低声道:“龙儿,我与郭伯伯有事要说,你先陪着无双他们。”
    小龙女会意地点头:“好。”
    杨过又对郭靖和黄蓉使了个眼色,然后三人悄然离席。
    杨过才将刘瑾的话告诉给郭靖夫妇。
    又将密信取出,信上只有寥寥数语:“浮桥必毁,吴潜可杀,陛下默许。”
    三人看过密信,杨过轻轻一搓,信纸化为齑粉,随风飘散。
    郭靖看完密信,神情严肃:“过儿,那吴潜……”
    杨过眼中闪过一丝冷光:“他若是识趣,便让他苟延残喘地活着。”
    “若是他还敢兴风作浪,休怪我不客气!”
    黄蓉点了点头:“嗯,不过让吴潜死于‘意外’,倒确实是个好主意。”
    与此同时,蒙古使节行辕内,忽必烈正在听姆拉克汇报婚宴上的情况。
    “王爷,事情就是这样。”姆拉克躬身道,“宋国皇帝突然下旨罢免吴潜。”
    忽必烈听完,不但没有恼怒,反而笑了起来:“有意思,看来宋国朝廷还是有聪明人的。”
    公孙止不解:“王爷,吴潜失势,对咱们的计划可是大为不利啊!”
    忽必烈摆摆手:“无妨。吴潜不过是一枚棋子,有他固然好,没有也无所谓。”
    “至于南下之事……” 忽必烈眼中闪过一丝深邃的光芒,“眼下时机尚未成熟。”
    “如今蒙古内部局势不稳,西方战事牵扯了太多精力,大汗还需要先稳固后方。”
    “这所谓的通商,也只是本王为了麻痹赵宋朝廷,让他们放松警惕罢了。”
    姆拉克与公孙止闻言,皆是恍然大悟。
    原来,忽必烈根本就没有立刻南下的打算。
    举办英雄大会,提议建浮桥,都只是为了迷惑宋国,让他们以为蒙古人只想通商,无意开战。
    “王爷,那浮桥一事......”公孙止更加疑惑。
    “浮桥?”忽必烈轻笑一声,“本王本就没指望能靠谈判建成浮桥。”
    公孙止愕然:“那王爷为何......”
    忽必烈笑而不答,姆拉克阴笑道:“公孙先生,王爷这是欲擒故纵。”
    “宋廷拒绝浮桥,正好给了我们出兵的理由。”
    “而且......”忽必烈接过话头,“吴潜虽然失势,但他在朝中的党羽还在。”
    “将来只要稍加运作,就能让宋国内部生乱,到时候我们南下的阻力就会小很多。”
    公孙止恍然大悟:“王爷高明!”
    “公孙先生,你可知建造擂台的木料,可以建造多少战舰?”
    公孙止恍然,心中对忽必烈的敬畏又增加了几分,“还是王爷深谋远虑!”
    “信手布局,便抑制了宋国水师的壮大!”
    “实在是妙啊!”
    忽必烈满意地点头,“公孙先生,此时南人必定以为这便是咱们的全部计划。”
    “那你先前的计划,就可以更加顺利地进行了。”
    “王爷深谋远虑,属下佩服。” 姆拉克与公孙止齐声说道。
    忽必烈微微一笑:“好了,你们也累了,先下去休息吧。”
    “明日,咱们再商议下一步的计划。”
    “是,王爷。” 两人行礼告退。
    忽必烈站起身,走到帐外,望着南方的夜空,喃喃道:“杨过......你果然没让本王失望。”
    “这场游戏,越来越有趣了。”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