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57章 阳谋天下  三塑强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意味着什么?
    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朝堂大换血”。
    除了陛下刘协没变,其他都要变了。
    原来的朝臣和京官、京吏,还是否能够保留原有职位,亦未可知。
    这简直与新立一朝无异。
    这些本来打算以“致仕”,也就是辞职来威胁蔡成的朝臣们,这才发现,蔡成本来就没打算让他们参与朝政。
    换句话说,如果你们表现得好,在陪陛下巡视大汉北方,尚有再次成为朝臣的可能;
    如果你们表现不好的话,呵呵,陪陛下巡视后,就各回各家吧,朝廷已经用不上你们了。
    当然,你也可以不去。
    可不去,就等于违背了陛下的旨意,那就致仕还乡吧,朝廷职务自然也就免了。
    可朝臣中还有一些七老八十的怎么办?
    这些人万一死在路上,那可就麻烦了。
    不要紧的。
    你连考察民情都去不了,怎么说明你还有能力做朝臣呢?
    那时,同样是返乡养老,可就不是辞官,而是被罢官了。
    这是堂堂阳谋,根本就破不了。
    初步计算,巡视一圈返回京都,起码要一年半时间。
    那时他们回到京都,整个京都官场展现给他们的必然物是人非。
    同样,朝堂之上,再没他们什么事儿了。
    这一招,可以说是假途伐虢,也可以说是暗渡陈仓,还可以说是李代桃僵,勉强能说得上是瞒天过海……
    总之,这一招是“三十六计”的融合版,群臣再老奸巨猾,可东汉末年可没有“三十六计”。
    “三十六计”要在南北朝时才出现,而成书时,则要等到明朝末年了。
    当然,现在护民军中,人人都读过成公子撰写的《三十六计》。
    只不过,此时此书还属于保密阶段,并没有流出护民军之外。
    用蔡成的话来说:用战略,用阳谋,用大势,才是征服敌对势力的最佳手段。
    因为如果用阴谋、用诡计,蔡成他们还真未必能强过这些朝臣和士族。
    朝臣被蔡成这一招直接给打懵了。
    这一手,比起当初他们策划的“兖徐犯青州”、“同化”等毒计狠谋,可是一点也不遑多让。
    只不过,蔡成这是阳谋。
    可能看官已经注意到了,蔡成自东莱开始,所用的几乎都是阳谋。
    黄巾入东莱,逼迫世家大族交出土地,这是阳谋吧?
    如果你不交,黄巾就不会归顺郡府,反而会让你家破人亡。
    蔡正献曲辕犁、买官是阳谋吧?
    结果蔡立成为陛下亲封的青州牧。
    组建农庄、渔庄、盐庄是阳谋吧?
    你可以不向牧府出售你的田地,可没人给你种,你就只能荒着。第二年,荒地就被官府收走了。
    显示青州之富,挑动刘宏想在更多的州推行新农体系,是阳谋吧?
    朝臣反对有用吗?
    哪个朝臣敢保证,自己治理一州,三年内也能保证和青州一样富庶?
    于是,在平叛官军缺粮少饷的压力下,刘宏只能扩大推行新农体系的范围。
    为什么会选择并、幽、冀、豫、益五州呢?
    自中平元年以来,益州一点都不消停,尤其是汉中,太守苏固多次向朝廷求援,现汉中已经基本被“米贼”掌控,苏固只是固守一隅,苟延残喘。
    而冀州、豫州是大汉粮仓。豫州这些年来,一直在被黄巾祸害;冀州作为当年黄巾的老巢,也是人口锐减,连对幽、并二州的援助都无法保证了。
    所以在冀州、豫州推行新农体系,实则是让青州帮忙剿灭黄巾、恢复农耕。
    至于幽州和并州,多年来外患一直不断,成为朝廷的重大负担。
    既然青州治理得那么好,干脆就都交给青州,看能否防住外患,还借此削弱了青州的实力。
    关键是交给青州,朝廷就不用给幽、并两州出粮出饷了。
    这些年来,幽并两州的粮饷,给朝廷的压力非常大。
    这两州,自有汉以来,就没向朝廷交过赋税,而是朝廷让冀州供养着这两州,为这两州提供边军粮饷和民众的粮食补贴。
    谁知道,中平元年黄巾四起,冀州则是黄巾的大本营。
    一番折腾下来,冀州人口锐减,大量田地荒芜,已经自顾不暇,再无法向幽并两州提供粮饷。
    本来中平二年起,朝廷就是在用青州缴纳的赋税,来填充幽并两州的窟窿。
    谁知道,凉州祸乱又起。
    朝廷实在支撑不住,才发生了乌桓三千精骑因缺粮少饷,干脆跑回领地之事。
    随之就爆发了张举、张纯联合乌桓的叛乱。
    当征讨叛军的公孙瓒被困管子城后,朝廷没兵、没粮、没钱,才发现,现在能救朝廷的,竟然只剩下青州了。
    可如果让青州为幽并两州提供粮饷,青州自然就不会再向朝廷缴纳赋税,凉州那边的窟窿同样补不上。
    要说刘宏真是聪明。
    在与十常侍商议之后,干脆把冀、幽、并三州都交给青州。
    如此,既不用朝廷为幽并两州提供粮饷,又想看看青州能否治理好这三州。
    至于豫州之所以要推迟一年后再推行新农体系,就是想看看冀、幽、并三州一年治理的效果如何。
    何况,豫州不与青州接壤,反而在司棣身边,朝廷对司棣的掌控力要大很多。
    如果冀、幽、并三州治理得好,就让豫州也推行新农体系。
    豫州富庶,就等于朝廷富庶。
    蔡成也想不到,他的炫富阳谋,竟然能让刘宏直接把冀、幽、并三州都交给自己。
    而蔡成更想不到的是,刘宏任命的五个牧府,刘虞、刘岱、贾琮、黄琬、刘焉,尽皆忠诚于皇室。
    他们在青州听了新农体系的系统讲解后,就知道新农体系对大汉的巨大好处,然后刘虞、刘岱和贾琮就全部心甘情愿地由青州节制。
    当然,这其中贾琮是早动了归附青州的心思。
    哪怕是刘焉知道益州天高皇帝远,而且路途险恶,也与蔡成约定,两年后,青州农署官吏入益州,全面推行新农体系。
    难道这五位州牧看不到一旦实施新农体系,他们这州牧就会形同虚设,牧府、郡府、县府都会被架空吗?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