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3章 徐州起兵(3)  三塑强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众人不可思议地看着蔡成。
    这是什么?
    这是在搅动天下汹汹,然后再让天下沸腾呀。
    谁敢和这样的人作对?
    他把所有后续手段都想好了。
    能入内阁的,能在朝堂上任三公九卿的,自然没有笨人。
    他们马上就都联想到,看到《汉报》上徐州再犯青州的消息,天下之人,必然是有人忧心、有人开怀,有人观望,有人甚至是会直接起兵加入联军……
    也就是说,即便徐州没有时间把起兵的消息快速传播出去,成公子却利用《汉报》让整个天下都知道。
    而“破坏春耕”的罪名一加上,加之数年前,徐州就曾派兵想破坏青州的农耕,时间也是春天……
    得了,徐州“破坏农耕”的罪名,已经跑不掉了。
    同样,这也就坐实了徐州反叛的罪名。
    很明显,成公子不仅要全歼叛军,还要让天下人都唾弃这些叛贼。
    还有一些想得更深的人,更是惊悚。
    成公子这哪里只是要歼灭叛军,而是还要引动所有反对新农体系的人自己跳出来,然后一网打尽。
    狠,真狠!
    太狠了!
    果然,蔡成笑眯眯地看着荀彧。
    “文若,马上拟定告示,明日便在京都张贴出去。就说:叛军之事自有大汉护民军应对,不日之后,即可传来捷报。京都之人,只需要过好上元节,别让叛军搅了兴致。
    “另外,明日上元节,陛下、丞相及内阁大臣,朝廷百官,均要携家眷亲临花灯现场,与民同乐。”
    “啊?”没等荀彧说话,刘虞就先惊叫起来。“花灯现场人山人海的,你就不担心陛下有危险?”
    对于刘协的安危,刘虞是一直放在心上的。
    “伯安阁老请放心,有我贴身保护,还有五百龙鳞卫,谁能近得了陛下的身?何况,我们明晚可都是微服出行,百姓恐怕也不认识我们吧?”
    如此一说,众人才把心放回到肚子里。
    “不过,上元节一过,诸公可要忙起来了。”蔡成笑嘻嘻地说道。
    “我们忙什么?”黄琬不解地问道。
    “除接收徐州外,还有九江、庐江、南阳、江夏、南郡等着内阁接收呀。
    “当前,还有雍州刺史是谁?朝鲜半岛如何安置?西羌八族尽归汉如何处置……
    “那时,我已陪取下出巡,岂不是全都要内阁操劳了?”
    “能有这么快?”众人不敢相信。
    在古代,除在用兵上讲究兵贵神速外,其他方面的节奏都是很慢的。
    农业社会,地广人稀,节奏想快都快不起来。
    可如今,他们被蔡成的如此快节奏,已经搞得有些不知所措了。
    “按我估计,取各郡和西羌八族,应该不超过半年时间。取西域,也就是今年底的事情。”
    蔡成还得意地说道:“这下好了,徐州正需要劳力,陶谦一下子就给送来了十万劳力。”
    “什么?你还想把叛军他们全都俘虏?”卢植觉得不可思议。
    “这可是十万劳力,而且都是些青壮劳力,怎么能轻易杀死呢?我大汉本就缺少人口,而徐州又是平原,天然的粮仓,有这十万农耕劳力,今秋后,我大汉无虞矣。”
    “可护民军如何能一下子俘虏十数万兵马?”朱儁不解地问道。
    人上一万,无边无沿。
    何况这可是十数万的兵马。
    “呵呵。”蔡成那叫一个得意。“不可能全部生擒,生擒十万,还是没有问题的,只需要把他们围起来。”
    此时的蔡成,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让人恨不得上去踢他几脚。
    “老夫也经历过战事。围住十万人,而且还要全部俘虏,这可不大容易呀。”卢植一边说着,还一边摇着头。
    “对呀,如果十万人分兵几路怎么办?”王允也参与过战事,对军事行动不是小白。
    “把包围圈布置得大一些就是了。管他分成几路,反正都在包围圈中。”
    突然,黄琬问了个严肃的问题。
    “你明明知徐州已知护民军的部署,你今天说这些,就不担心我们再次向叛军通报?”
    听黄琬这么一问,大家突然静了下来。
    这可是个现实的问题。
    “哈哈哈哈——”蔡成开怀大笑。
    “莫不说我非常信任诸位阁老。
    “就算马上便有人出城去给叛军通风报信,可还来得及吗?
    “他们可不是六百里加急,一路上有驿站可以换马换人。
    “就算报信的人速度极快,路上也不担心有人识破,两三天内可抵达下邳,再把消息送到叛军处,起码也得四天时间吧?
    “再加上六百里加急送信来京都的两天,满打满算从举兵到得知护民军要全歼叛军,得有六七天时间吧?
    “六七天,叛军想跑已经来不及了。”
    蔡成轻描淡写地说着。
    还不等众人表示惊讶,蔡成又接着说:“其实,给叛军报信之人是谁,我已然有数。不过,我暂时不想追究。”
    “为何不追究?”荀彧搞不懂了。
    “他在帮护民军加快收复疆域的进程,是好事。我为何要追究?”蔡成奇怪地反问。
    众人无语。
    这成公子怎么连奸细都不追究呢?
    蔡成语重心长地说道:“新制的出现,本就让所有士族人心惶惶。此时不宜挥舞屠刀。何况报信之人,必与陶谦有很深的情谊。他这么做,也是人之常情。”
    蔡成一副宽宏大量的样子,别提有多拽了。
    蔡成真不想追究?
    当然不是。
    他说的可是“暂时不追究”,可没说“永远不追究”。
    他无非是想利用此人,把更多想和自己作对之人,都暴露出来。
    显露出来的敌人不可怕,藏在暗处的敌人才可怕。
    因为你不知道他什么时候给你一刀,也不知道刀从什么方向刺过来。
    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
    与其日日提防,还不如让他们自己跳出来出来。
    至于谁给陶谦送的信,蔡成没说,大家也没问。
    可大家不好奇吗?
    或许这人就在他们中间呢?
    当然,概率很小。因为如果真是在他们中间的话,蔡成或许就不会说出来了。
    能问吗?
    肯定不能啊。
    如果不是你,你为什么要问?你想做什么?
    所以,大家都很默契,谁也不会问。
    甚至连猜都不去猜。
    既然成公子说出了京都内有徐州的细作,那就肯定有。
    反正我不是细作。
    我们都要陪陛下出巡的,怎么可能是细作?
    谁是细作,成公子你自己查便是。
    这事儿,我们不掺和总行了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