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76章 不世八功(2)  三塑强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农户、佃户,甚至包括流民,都去了农庄,世家大族的田地无人耕种,必然会大面积荒芜。
    “我大汉有律法,荒芜之地均归官府所有。
    “如果不强行收购,难道等来看看到那么多的田地荒芜,然后再去强行收缴吗?那青州、冀州要少收多少粮食?
    “我大汉本就极为缺粮。你不见幽州乌桓叛乱,最初的起因就是在凉州平定羌胡叛乱的乌桓精骑,因为缺粮少饷,不奉军令,全部跑回了乌桓领地吗?
    “如何不是因为这三千精骑逃回领地,让乌桓担心朝廷日后会找他们算账,丘力居、苏仆延、乌延怎么会反?
    “这一切不就是因为朝廷缺粮少饷吗?
    “如果不强制收购,那些世家大族,尤其是那些有名儒、大儒的士族,他们宁愿看到田地荒芜,也不愿把田地出售给官府,好让大汉多产一些粮食。”
    祢衡哑口无言。
    他不知道这些情况呀。
    他就是一个刚刚觉得自己已经学成的学子,哪里知道这些呢?
    不过,祢衡的斗志可不是虚的。
    他马上又大声问道:“可青州牧府蛊惑世家大族向沧海商号入股,实则是骗世家大族的钱财,你又怎么说?”
    “谁说这是骗世家大族的钱财?这是青州牧府因世家大族出让田地,而给的补偿。”刘备戏谑地看着祢衡。
    “凡是在沧海商号入股的世家大族,仅仅一年半,沧海商号给予的分红便已回本。况日后,入股的世家大族年年还有分红。
    “我参与青州牧府年度审核会议,所有账目清清楚楚。仅你祢氏一族,目前从沧海商号获得的分红,就已经是当初入股钱财的几倍了吧?”
    刘备白了祢衡一眼。“自诩才华盖世,却不知天下大势,亦不知民间疾苦,连自家从新农体系的获益都不甚了了,这样的学问又有何用?
    “其他州郡之人攻击新农体系,是他们不了解情况。而你祢氏一族便在青州平原国,你也攻击新农体系,岂不是忘恩负义?”
    为了不让祢衡再次打断自己的阐述,刘备的语气不断加重。
    祢衡颓丧地坐了下去,脸上再次开了染料坊,红、黑。青、白轮换闪现。
    刘备重新坐下,端茶喝了一口,才开口继续讲述。
    “第二罪:不尊礼法,废除跪拜礼。
    “在座诸公皆知,跪拜礼起源于我们跪坐之姿,通常只用于祭祀时所用。
    “儒家最为推崇的周礼,我大汉继承的秦礼,都是见王无须跪拜的。
    “承彦公,吾之所言可为实?”
    黄承彦郑重地点了点头,承认刘备所说。
    “即便高祖称帝后,叔孙通制订了一系列的朝堂礼节,也没有专门的跪拜礼,都是跪坐于垫上,向高祖拱手为礼。
    “然,在‘独尊儒术’之后,开始分‘尊卑’,跪拜礼才变得正式起来。
    “可哪怕双膝下跪、五体投地,除了说明这人愿意卑躬屈膝,让自己没有尊严之外,能说明他对跪拜之人就真的敬畏吗?
    “王莽一生,给陛下跪拜了多少次,可最后还不是篡汉而代之?
    “所以,成公子说了,是否有发自内心的敬畏,仅仅凭是否跪拜,是无法体现出来的。但我大汉之人一旦习惯了下跪,反而慢慢培养了‘气节不再’的朝风、民风。
    “这一点,我在董卓祸乱京都之时,看得清清楚楚。
    “朝中那么多重臣,有几人敢当面反对董卓?又有几人宁愿不做重臣高官,也要离开京都,聚义兵,救陛下?
    “事实证明,只有袁绍和曹操两人。袁绍虽然为京都带来祸患,可他毕竟敢于当面指责董卓,更是在离京之后,马上发《讨贼倡议》。
    “跪久了,跪习惯了,气节会失,气节不再!”
    刘备之言铿锵有力。
    在座的李丰、黄承彦、孙乾,甚至包括黄祖都是儒生,其中黄承彦还是当世名儒。
    他们都被刘备的说辞给惊住了。
    按刘备这一番解说,凡是喜欢下跪之人,都是没有气节之人。
    不过,细细想来,似乎还真是如此。
    为何给陛下下跪,还不是“尊卑”二字。
    他们给皇帝、高官下跪,怎么才能找回自尊心?
    当然是让那些比他们更卑的人,给他们来下跪。
    李丰质疑。
    “玄德公,如果不分尊卑,那君臣、父子、夫妻之别,岂不是也不存在了?”
    “非也!”刘备说的兴起,已经有些摇头晃脑了。
    “对君之最大的敬意,那就是把大汉治理好。大汉治理好了,天下百姓皆感圣恩,岂不是比个人下跪要强得多?
    “为人子,当尽孝。此乃我中原文明的核心,万万不可丢弃。尽孝,可不是下跪能够替代的。
    “夫妻间要恩爱。为夫者要能为家撑起一片天;为妻者相夫教子,和睦后宅。如此岂是一个‘跪’字所能表达?
    “难道我煌煌数千年历史,在没有跪拜礼的时代,就没有君臣之分、长幼之礼、夫妻之纲了吗?
    “我大汉乃礼仪之邦,很多的礼仪还是要讲的。只是不要过头,不要伤我汉民之尊严。”
    众人再次默然。
    今天刘备所说,倒是让他们大开了眼界。
    众人在内心中都不禁赞了一声:不愧为仙人弟子,大才也!
    当然,他们赞的是蔡成。
    毕竟刘备是转述的青州大学堂之教学内容,也就是蔡成的观点和理念。
    可赞赏是赞赏,要他们接受,恐怕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
    好在现在是汉朝,如果这要是放到宋朝,尤其是清朝,刘备敢这样说,他有多少个脑袋都不够砍的。
    后世儒学,为了维护皇权,变得越来越离谱。
    到了清朝,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从“独尊儒术”开始,直到出现伟人思想,近两千的历史,华夏文明的哲学几无发展。更是造成了华夏文明除“四大发明”之外,竟然在数学上乏善可陈,物理学和化学更是一片空白。
    好在明朝的王阳明鼓捣出了一个“心学”,不过也是在儒学上的修修补补,并没有对华夏文明的基础科学方面,有任何促进作用。
    哪怕王阳明再有想法,恐怕他也不敢突破儒学的基本框架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