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80章 性格有变  三塑强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然,在蔡成离京前,还专门与厉志见了一面。
    蔡成为什么要见厉志,你懂的。
    蔡成竟然与荀彧乘坐同一辆马车——他在天还没亮便悄然进入了相府,然后躲入了荀彧的马车中。
    不过,还是调了三十个龙鳞卫跟随。
    没办法呀,这么多人,一路上如果没有落脚县城或农庄,总要有人给大家做饭吧?
    仅仅靠蔡琰、伏寿、轻风、细雨等人,肯定做不了这么多人的饭——前朝旧臣就有二十几人。
    只是让王越、史阿、李进及那些前朝旧臣不解的是,出城之后,刘协与伏寿都不再坐车了。
    不仅他们俩不坐车,蔡琰、轻风、细雨三个女子也不再坐车,都跟着马车步行。
    有旧臣提出异议,可刘协站出来说,是自己要步行的。
    说实在的,此时的刘协,真要让他一路坐马车,他肯定不舒服。
    伏寿随行,那些旧臣还能理解。
    毕竟陛下返京后,就有消息传出,陛下以及当朝众臣,共同确定了伏寿为皇后,只待陛下行冠礼并祭祖后,便会举行与伏寿的成亲仪式。
    可陛下出巡,蔡琰及蔡琰的两个婢女跟着,算是怎么回事?
    蔡琰与其两个婢女不是一直在帅府内照应活死人成公子吗?
    还有,陛下这是怎么了,刚刚返京,结果又要出巡。
    陛下真不愿意留在京都吗?
    据说与陛下形影不离的,陛下的两个师弟诸葛亮、郭淮,这次倒是没有跟随。
    杨彪、崔烈等人,足足私议了一路,眼看快到函谷关了,也没议出个所以然来。
    不过,他们不急。
    据说这次陛下出巡的时间很久,他们可以在这一路上慢慢把这些问题搞清楚。
    诸葛亮和郭淮为何没跟来?
    他们已然入战略司为吏,而且已跟随管笃、郭嘉二人前往庐江了。
    古朴的函谷雄关就在眼前了,蔡成还在蹙着眉头,不知在苦思着什么。
    自从特战队再次攻占函谷关,进而平定了雍凉之乱后,内阁下令,为节约军费,洛阳八关不再派兵驻守。整个洛阳八关范围之内,只有两万青州御林军。
    即便是两万青州御林军,目前也有近半人退役。所有的空缺,皆会由护民军退役之人补齐。
    准确地说,现在的御林军,战力已然与护民军相去不远了。
    护民军退役者加入御林军后,服役期只有三年。三年后,他们便可以回乡务农。
    由于没有御林军镇守洛阳八关,不知不觉间,这八关竟然变成了八个商城。
    各地本来要入京做生意的商号,现在都在洛阳八关中租下了铺面。
    洛阳八关中可不仅仅只有铺面,还有集市。
    洛阳附近的百姓,都会把自家的农副产品拿到八关中的集市去售卖,生意还很不错。
    目前洛阳八关中没有驻军,只有户部负责课税的关守和税吏。
    这才刚刚离开没两天,蔡成怎么就蹙起了眉头?
    原来,这一路上荀彧并没有与蔡成聊什么正事,一直在说一些闲话。
    当然也聊了蔡成担忧的“贫富不均”的问题。
    可荀彧却笑着说道:
    “公子多虑了。这世上贫富本就不均。何曾见过家家户户贫富完全一样的?
    “内阁治理天下,只需要关注最底层民众的温饱。只要最底层民众的衣食无忧,而富裕之人的财富不是不义而获,那便听之任之。”
    荀彧的话并没有让蔡成放下内心中的担忧,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可他又无法反驳。
    毕竟关注最底层人的温饱,本就是内阁与前朝本质的区别。
    前朝关注的只是朝堂之上的话语权的争夺及世家大族的利益。
    而现在荀彧说出“关注最底层人的温饱”,说明当前内阁的着重点已经转移到了民生上。
    这也算是本质的变化、巨大的进步吧。
    可蔡成一时之间也想不清楚,他觉得的不对劲,到底是哪里不对劲。
    失去了穿越者的记忆,其思想观念也只能回到东汉末年的水平。
    当然,他脑中清空是有一些后世记忆的,但也只限于他在来到东汉末年后,亲身践行过,或亲自撰写过的内容。
    这些内容已经变成了“现实存在”,上天无法抹去或封印了。
    遥遥望到雄伟的函谷关时,荀彧问了一个问题。
    “公子,在江东战事已起之际,汝为何不关注江东战事,反而更关注阁老巡察大汉北方呢?”
    荀彧问完,看向蔡成,发现蔡成也在沉思,便又继续问道:
    “公子过去温文尔雅,哪怕是有重要的事情,亦镇定如常。可这次督促阁老出京巡察,公子急迫又霸道。当吾提出异议时,公子的脸色都快变成铁青色了。”
    这个问题提出后,蔡成便沉默了下来。
    而荀彧也是看蔡成今日的心情不错,才向蔡成提出这个问题的。
    半晌后,才蹙着眉头说道:
    “我也不知。就在突然之间,便认为阁老出京实地查看大汉新制的推行情况,以及过程中的出现问题,极为重要,甚至是刻不容缓。
    ”于是,当时你反对时,我便急了,话重,语气也不好。倒是让阁老们误会了。”
    “呵呵,那些阁老哪里会与公子计较这鸡毛蒜皮的小事?吾只是担忧公子沉睡五年,会对公子有什么影响。”
    蔡成一听,再次沉默。
    自己都未发觉自己的异常,结果却被别人发觉了。
    想想那天晚宴时,自己逼迫阁老们出京巡察,做得确实很过分。
    可自己为何会如此呢?
    难道真是沉睡五年,性格发生了变化?
    过去有什么事,自己都能够冷静。
    可那天是怎么了?为何就不能压制自己内心的急躁?
    人容易急躁,就容易犯错。
    如果这样的话,自己担任战略司司长,那就有可能害了大汉。
    想到这里,蔡成开口说道:“离京巡察这一年,烦请文若多观察我。如果我真的性格发生了变化,便请内阁评议我是否还适合在朝廷任职。”
    蔡成说的很诚恳,荀彧听的也很感动。
    他没看错成公子,果然一心为了大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