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7章 年入千万  诸天万界之大拯救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7章年入千万
    “祝你,踏过千重浪,
    能留在爱人的身旁,
    在妈妈老去的时光,
    听她把儿时慢慢讲,
    也祝你,不忘少年样,
    也无惧那白发苍苍……”
    燕京电视台中秋晚会,毛阿闵以一曲《人世间》博得满堂喝彩。
    这样既有烟火气,又有情怀的歌曲,最是戳中各大晚会的心头。
    虽然毛阿闵现在不是体制内的晚会选手,但她的老师是谷建玢,她本人还是青歌赛出身。
    她是第二届青歌赛通俗组的铜奖。
    第二届,可谓是大神如云。
    董文花、阎维闻是那一年民族组的铜奖,通俗组的银奖是韦玮。
    还有一位是不能提的名字。
    她们除了是青歌赛选手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晚会歌手。
    80年代,歌手想出头只有一条路。
    那就是走青歌赛。
    其他的路?
    不能说没有,只能说狭窄到无法通人,非正规军的草根歌手只能混迹于酒吧。
    而青歌赛的参赛者都是各地文工团的选手,没有编制,连报名的资格都没有。
    80年代歌手的成名路线基本是文工团→青歌赛→各种晚会→春晚。
    上春晚,基本意味着熬出头。
    因为80年代的娱乐活动太少,春晚的曝光度、加持能力是二十年后的几倍,甚至是十倍。
    直到90年代初,国内乐坛的现状依旧是这般。
    乐坛格局真正发生变化也就是这两年,以93年签约制的实行,94新生代的崛起为标志,流行歌手们终于找到了出头之路。
    但。
    这条路依旧很窄。
    大量的新人苦于没有曝光的机会,很多在燕京追梦的人,做梦都想求上一纸合约。
    只要给机会,签卖身契都行!
    新人有新人的苦,像毛阿闵这种成名歌手,也有很多烦恼。
    总不能一直吃老本吧?
    华星那张专辑,效果平平,直到唱了这一首《人世间》,她的烦恼全部消散。
    不仅业内夸赞一片,外界的反应也是十分热烈。
    一首歌让她的事业焕发了第二春。
    各种晚会、商演的邀约,纷至沓来。
    特别是商演,价格行情都看涨了。
    今年上了春晚之后,涨的只会更多!
    毛阿闵焕发事业第二春的同时,李杰也在圈内变得‘炙手可热’。
    晚会歌手虽然不缺曝光度,但缺作品啊!
    大部分人登上晚会唱的都是‘老歌’,新作品,很少。
    写得好的,更少。
    像李杰这样能量身定制的,更是少之又少。
    从前,李杰即便已经在摇滚乐、流行圈声名鹊起,但晚会歌手和流行歌手是两条路。
    流行乐?
    那跟他们不是一个赛道。
    而且,流行歌手在主流圈子的地位普遍偏低,不少人根本瞧不上。
    毕竟一个是唱歌的,一个是歌唱家。
    鄙视链,无处不在。
    但。
    一首《人世间》改变了主流认知。
    嚯。
    连这种歌都能写?
    是个宝啊。
    不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对李杰的个人生活暂时没有什么影响。
    晚会歌手的社会地位通常比较高,比较矜持,不会贸然登门。
    别人不来,李杰也乐的清闲。
    毛阿闵忙着走穴之际,周桦建的《朋友》也已经录制完成。
    跟其他滚石歌手一样,他来的时候也带了礼物。
    一块金锁。
    这股风气指定是香江传到宝岛的。
    不知道送什么东西,送金子绝对没错。
    就像林艺莲,她前不久送来一张金唱片,是金子打的,实心的千足金唱片。
    那东西看着不大,却有一公斤。
    依照当前的金价,那张金唱片能卖上十几万,如果考虑到一些纪念价值,溢价一倍也很好卖。
    收到金唱片没有多久,任闲齐也送了一张金唱片过来。
    《心太软》的金唱片。
    一比一复刻,用黄金打造的金唱片认证。
    李杰估摸着,等《朋友》发布,周桦建也得送一张金唱片来。
    哪怕李杰没说,他也会送。
    别人都送了,就我没送?
    要怪只能怪林艺莲,还有任闲齐,如果只有林艺莲一个人送,后面没人跟,再后面的人,送不送都不要紧。
    现在不送都不行。
    虽然一张金唱片的价格很贵,但对于歌星而言,十几万的礼物,还真不算贵。
    一场商演都不止那么多钱。
    转眼。
    时间进入12月,眼瞅着年关将近,央芭乐团越来越忙,他们既要忙着录制专辑。
    又要排练。
    后者是任务。
    逢年过节,各种体制内部的活动是一场接一场,所以,他们必须要赶在1月之前把歌录完。
    这天。
    百花录音棚一号棚再次响起恢弘的交响乐。
    “嗯?”
    听到棚内传来的声音,汪半壁和队友们停下脚步。
    这是‘卡子’那张专辑里的歌?
    李杰筹备新专辑的事在圈内并不是秘密,但具体是什么样,那些人就不知道了。
    恢弘磅礴的管弦乐,厚重且十分具有节奏感的鼓点,时隐时现的贝斯。
    鲍家街43号的几个人都是央音出身的高材生,一首歌好不好,他们当然有欣赏能力。
    虽然这首歌不那么古典,技法上有很多流行乐的影子,但这无疑是一首好曲子。
    听着如此磅礴大气的管弦乐,汪半壁对另外一部分很好奇。
    什么样的摇滚乐能跟交响乐争锋?
    倒不是这个曲子不好。
    即使没有摇滚乐,单听也是极好的,问题在于,它有点过于突出。
    什么样的音乐能压得住如此雄壮的管弦乐?
    想着,汪半壁往一号棚里瞄了一眼,看到卞祖单站在指挥的位置,他立刻把头一缩。
    缩了一半,他这才想起来。
    不对啊!
    我都退团了,还怕什么怕?
    继续看!
    透过玻璃,他看到了卞祖单,还有旁边跟卞祖单交流的年轻人。
    周利军。
    摇滚圈最特立独行的人。
    从前年开始,他几乎不参加什么聚会,也很少在公开场合露面,更没有什么商演。
    只发专辑。
    别的什么都不干。
    低调的不像话。
    很多新进圈的人,可能都不知道圈内有这么一座大神。
    有多大?
    高山有多高,他就有多高。
    虽然汪锋不太喜欢垃圾摇滚,但不得不承认,周利军在这方面的造诣,俨然达到了国际水准。
    即使跟涅盘比,质量也不输多少。
    真正输的地方在于名气,圈外的名气。
    一个华夏人想要闯入国际,难度不知道有多高。
    去年,朱哲青发行的那张《阿姐鼓》,国内都快吹出花来了,各种国际化。
    事实却是国际知名度约等于无。
    仅有一些关注民族音乐、世界音乐的圈内人听过,数量还不多。
    真要比,还没有‘卡子’在国外的知名高。
    汪锋曾经听朋友提过,‘卡子’在日本有相当一批的歌迷,特别是上一张《无问》发行后。
    纯器乐,没有第一张专辑的语言限制,销路瞬间打开了。
    据说,这张专辑在日本卖出了一百万张。
    日本的一百万张啊。
    阔怕。
    汪锋虽然没有出过国,但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他有亲戚去过那边,小日本的东西贼吉尔贵。
    衣食住行,样样贵。
    专辑卖的也贵。
    一张专辑两三千日元,换成人民币要一百大几,小两百块。
    一百万,销售额就是近两亿rmb。
    按照7%的版税,那也是一千多万的收入。
    想着。
    汪锋不由多看了李杰几眼。
    千万富翁。
    他什么时候才能成为千万富翁?
    “阿锋,走了。”
    鼓手李刚朝着汪半壁喊了一声。
    “二号棚收拾好了。”
    “来了。”
    听到叫声,汪锋没继续留在一号棚外面。
    别人有再多,那都不如自己有。
    汪锋走得那一刻,李杰正好抬头,看到那标志性的长发,他认出了汪半壁。
    不过。
    他和汪锋不是特别熟,只是在公开场合见过几面。
    点头之交。
    至于为什么不熟,不是因为李杰讨厌汪锋,他对汪锋没什么恶感。
    在摇滚圈,鲍家街43号反而是一股清流。
    不论是个人性格也好,还是学院派的傲气也罢,鲍家街43号是正儿八经玩音乐的人。
    不是那种挂羊头卖狗日的乐队。
    汪锋本人虽然是民政局金牌客户,但他这种在滚圈都是清流中的清流。
    跟人结婚总比那些白玩,还让人堕胎的人要好吧?
    他们不熟,主要是汪锋这小子有点‘傲气’。
    文无第一,音乐也没有第一,《丑奴儿》、《无问》的水平高归高,他自己的音乐也未必差。
    没有自信当什么歌手?
    接下来一段时间,李杰偶尔会跟录歌的鲍家街43号撞上,不过,他们只是点点头,打个招呼。
    12月10号。
    第七届青歌赛通俗组金奖选手满文君发行了专辑《懂你》。
    这是一张典型的拼盘专辑。
    除了《懂你》之外,其他的歌曲都是翻唱他人的作品,在90年代,国内发行过很多类似的专辑。
    其实,如果是在海外,歌手发行单曲也有人买。
    像日本、美国、欧洲等地的歌手,经常会发行各种单曲碟,但这种方式在国内,包括港台地区都行不通。
    一张单曲碟售价虽然比专辑低,但也只低三分之二,很多人宁愿买专辑,也不买单曲。
    太贵。
    国内当下最畅销的专辑是盗版金曲大合集,一张专辑汇聚当下所有的热歌。
    说白了,还是收入限制了消费能力。
    日本的专辑定价为什么那么贵,因为那边的收入高。
    仅仅日本一个地区的版税,就能让沈良吃喝不愁,从《无问》发行至今,这张专辑在日本一共卖了80万 。
    单曲碟卖了50万 。
    总销量是130万。
    其中,单曲碟是四首歌,定价1500日元,整张专辑顶级是2788日元。
    全是cd。
    没有磁带版本。
    按照7%的销售版税,李杰一共入账1257万版税,如果算上港台、东南亚,以及一部分欧洲地区的版税。
    1996年,《丑奴儿》 《无问》给他带来了超过2000万的收入。
    如果再算上他给其他人制作的专辑、歌曲版税收益,全年收入超过2500万。
    当然。
    扣掉各种开支、税费,真正到手的收入大概只有1600多万。
    这笔钱已经远远超过当初签订的合同。
    破保底了!
    近期,滚石除了给旗下歌手发专辑,还有一件大事需要解决。
    ‘卡子’的合约问题,迫在眉睫。
    谁能想到《无问》竟然在日本那么爆?
    发行之初,他们预测的销量是专辑 单曲,差不多2-30万左右,比《丑奴儿》稍高一点。
    真正发行之后,《无问》也没有大举破圈的架势。
    首周销量只有3万 。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张专辑的销量走势异常的坚挺。
    上了日本oricon销量排行榜之后,它就没有下来过。
    每周都能卖个2-3万张。
    发行快一年了,每周还有一万多张的销量,不仅滚石看迷糊了,日本的代理方也是一脸懵逼。
    太持久,太坚挺了!
    一节更比十节强!
    翻遍日本唱片市场行业史,也找不到同类的案例。
    如果往西方找,那能找到类似的专辑。
    比如平克弗洛伊德乐队的《月之暗面》,这张专辑就创下了美国公告板专辑榜的最长在榜记录。
    发行几年,十几年后,每周还是能卖出几百、上千张。
    几百字看着不多,但一年有54周,每年有几万张,十年就是几十万张。
    细水长流,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收益,用来养老绝对没问题。
    如今。
    李杰的《无问》在日本oricon榜就有类似的架势,那些入坑的人,会自发的拉新。
    人传人,老带新。
    有《无问》珠玉在前,日本当地的代理商对于李杰的下一张专辑,可谓是无比的期待。
    器乐好!
    器乐好啊!
    要什么人声?
    纯器乐才是王道!
    超越国界,跨过语言!
    李杰的专辑还没做完,索尼旗下的代理发行公司就提出一个方案。
    买断!
    2000万美金买断除大中华区之外的录音版权收益。
    这个价格对于滚石很有吸引力。
    毕竟,那是2000万美金,不是两千万新台币,只要答应,不管专辑能不卖到那么多钱,他们已经落袋为安。
    但。
    经过一阵短暂的讨论,他们拒绝了这个诱惑十足的方案。
    卖断是很蠢的行为。
    尤其是有成功案例在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