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两千四百二十六章 守门之人,耿炳文  大明:寒门辅臣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冯胜、盛熙、赵海楼明白顾正臣的战略部署,那就是要将胡虏引至遵化、蓟州、三河一带,在平原之上,将其歼灭。
    可蓟州镇、三屯营一丢,胡虏就打开了两条通道,一条向西,进入预设战场,另一条则向东,指向迁安、卢龙、山海关。
    而向东的路,绝对不能打开,放任元军向东突进。
    原因很简单,北平的兵力有限,骑兵三万、步卒九万,即便顾正臣将战场选择在了北平以西,可以实现兵力收缩,也能抽调部分卫所兵力集中会战,但总兵力也只有十八万。
    而敌人呢?
    三十几万骑兵,虽说在战争前期这些骑兵必然不会一下子全部入关,可一旦他们拿下三屯营,拿下遵化、蓟州,那元军一定会调大量骑兵进入,兵力的数量,很可能会超过二十万。
    拿下蓟州,过了三河,那就是通州,北平在望了,这个诱惑是巨大的,买的里八剌绝对会投入全部的主力达到这个目的。
    大部兵力西进是预料中的事,但元军会不会派遣一支骑兵东进,然后南下,以一种迂回的方式,出现在北平附近,顾正臣的身后?
    这是顾正臣最担心的,也是直接关系到全局的事。
    毕竟元军兵力众多,分出去三五万骑兵对他们自身来说不会折损多少战力,可对于顾正臣来说,多出来一支队伍,便是满盘皆输的毁灭。
    所以,允许元军通过三屯营西进,但不能放开口子,任由元军东进。
    顾正臣面色凝重,看向身后诸将官,沉声道:“所以,我需要有人守在这里,寸步不让!”
    盛熙、朱煜、赵海楼、高令时等人面色凝重。
    虽说这里两山夹一沟,沟里还有两条河,南北宽不到百步,防守起来压力看似不算大。
    可问题是,脚下的这北山,还有对面的九山,高度相当,都是只有六十多丈,铺在平地上,还不到二百步。
    山西面的坡度相对平缓,甚至骑着马都能冲到二十丈余,没多少阻挡,这意味着,元军完全可以骑着马冲到小半山腰的位置,然后以弓箭覆盖山顶。
    四十丈的距离,元军的弓箭完全可以射上去。
    守在山顶,是个活靶子。
    不守山顶,守山下河道,山顶一旦被元军占领,还是个活靶子。
    若是向东退出二百步布置防线,就没了山势夹击,无法在峡谷之地消灭敌人,原本两山对峙的短防线,一下子便需要延长至四五里,要想在这四五里设置长防线拦住骑兵,所需要的军士数量更多,而且被正面突破的可能性也更大。
    朱煜咬了咬牙,问道:“镇国公打算在这里布置多少兵力?”
    顾正臣肃然道:“六千。”
    “六千?”
    朱煜喉咙动了动,心头有些发颤。
    六千人?
    要在这里阻拦的可能是五六万骑!
    人家一人一箭,都能将所有人射成刺猬……
    赵海楼走出,沉声道:“此处虽然用兵不多,也不可能部署太多军士,山毕竟不算大,但此处太过重要,关系整个全局成败。镇国公,让我来吧,只要有一个人还有一口气,就绝不会让胡虏东进一人!”
    段施敏呵呵一笑:“我最喜欢打硬仗了,不如将这里交给我。”
    眼见水师勋贵一个个请令,北平都司的朱煜、张伦等人纷纷请令。
    冯胜面带笑意,眺望东方,目光中出现了一支骑兵队伍,数量在百余左右,轻声道:“都先别争了,镇守此处的主将来了。”
    “谁?”
    赵海楼、朱煜等人吃惊地看着。
    顾正臣嘴角带着笑意:“远道而来,咱们还是迎接一下吧。”
    下山,站在滦河以南。
    骑兵奔至。
    勒马,马蹄腾空。
    为首一名五十出头的将官,四方脸,脸颊有些鼓囊囊,似乎嘴里含着什么东西,一双斜向上的眼,给人一种不好招惹的感觉。
    将官看着顾正臣,难以置信,抬头看了看太阳,骂了一嗓子:“曹,虚了,大白天竟出现了幻觉。周刀子,你给我看看,眼前这个家伙,长得像不像镇国公?”
    亲卫周刀子仔细打量了一番,浑身一冷,赶忙下马,对马上将军道:“侯爷,是镇国公。”
    耿炳文一抬眉头,盯着顾正臣看,又摇了摇头:“我见过顾正臣,他额头上没疤。小子,你该不会是顾不三、顾不四吧?”
    顾正臣哈哈大笑,抬手道:“长兴侯辨人,靠的就是有没有伤疤吗?诸位日后可要小心了,莫要学我伤在脸上,否则长兴侯见了,怕是认不出来。”
    耿炳文听着熟悉的声音,翻身下马,一双眼瞪得溜圆,下巴上的胡须一翘一翘的。
    冯胜在一旁咳了声:“长兴侯,他可要看清楚,他是不三不四,还是不二。”
    顾正臣瞪了一眼冯胜,这话听得怎么那么别扭……
    耿炳文突然放声大笑起来,转过身跺了跺脚,又猛地转过身,笑声戛然而止,看着顾正臣嘴角动了动,上前郑重行礼:“还真是你,耿炳文见过镇国公!方才多有得罪,还请宽恕。”
    顾正臣扶着耿炳文,笑道:“我知道,不知情者,任谁见了我总要怀疑下是人是鬼,何来得罪一说。长兴侯,这次调你来的并非宋国公,而是我,我希望你能发挥长兴精神,帮我守一处要地。”
    耿炳文登过北山,又登上九山,看了看西面,问道:“镇国公的部署我大致明白了,其他我不问,我只想知道,我守住这里,你有没有把握在这个口袋阵里留下元廷大军?”
    顾正臣自信,指点山河:“只要你在这里拦住胡虏,不让其东进,我就有八成把握,留下八成元军!”
    “八成?”
    耿炳文深深注视着顾正臣。
    这双目光里,是沉稳与笃定!
    若是别人说这番话,耿炳文能踹死他,可顾正臣不一样。
    他一直以来都不一样。
    耿炳文抽出腰刀,指向长空:“我耿炳文发誓,这道山谷,我一定会守住,绝不会放一个胡虏东进,去破坏陛下与镇国公等人的谋划!”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