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番外 11国之重器  天才少女,她是黑暗克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轩辕平台的成功,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各国官方虽未公开评论,但私下里的外交询问和军事交流请求几乎挤爆了相关部门。
    订单?那已经不是订单了,而是无数国家带着近乎恳切的姿态,希望寻求技术合作或采购的可能性,哪怕只是最基础的防御模块,他们都求之不得。
    华国凭借轩辕,真正意义上确立了在星际防御领域的绝对话语权与绝对领导地位。
    ……
    轩辕平台彰显的是宏大的战略威慑,而沈清寒接下来的项目则聚焦于萤火微型侦测拦截系统。
    萤火系统由数以亿计、只有指甲盖大小的智能微型探测器组成。
    它们平时潜伏于近地轨道乃至更高层的空间,形态可变,光学隐身,能源自持,构成一张覆盖全球的无形天网。
    这套系统的可怕之处在于其无与伦比的侦测能力和即时拦截效率。
    任何未经授权试图进入华国领空、领海、乃至领土的不明物体,无论是隐身战机、高超音速导弹、还是微型侦察无人机,甚至是从太空坠落的危险碎片,都会在第一时间被萤火系统捕捉、识别、锁定。
    一旦判定为威胁,距离最近的数枚萤火探测器,会瞬间激活内置的定向能武器或动能撞击模块,在威胁目标未能造成任何损害前将其无声摧毁,真正做到御敌于国门之外。
    这次测试选在西北大漠。
    一场模拟的饱和式高超音速打击正在上演。
    数十个模拟靶标以超过10马赫的速度从不同方向、不同高度袭来。
    十马赫的速度非常快。
    马赫是速度与音速的比值,在标准大气压下15c时,音速约为340米\/秒,所以十马赫的速度就是3400米\/秒,换算成千米\/小时为千米\/小时。
    普通民航客机的航速一般在0.7-0.8马赫左右,即约850-980千米\/小时;战斗机最大飞行速度通常在2马赫左右,也就是2448千米\/小时左右。
    而十马赫的速度远超民航客机和普通战斗机的速度,目前只有少数高超音速飞行器能够达到这一速度级别,如军事导弹等。
    观摩台上,几位来自友好国家的武官和军事观察员瞪大了眼睛,他们无法想象何种神奇的系统能拦截这种程度的攻击。
    然而,令人瞠目结舌的一幕发生了。
    只见天际偶尔闪过几丝几乎难以察觉的微光,那些高速飞行的靶标就如同撞上了一堵无形的墙壁,接连凌空爆炸,化作一团团火球,甚至未能接近预定空域的一半距离。
    整个过程安静、高效、快到近乎诡异。
    “这……这是怎么做到的?”
    一位外国武官失声惊呼,他的额头上渗出了冷汗。
    他所在的国家正在研发的高超音速武器,在此刻显得如此弱鸡,简直不堪一提。
    陪同的华国将领只是微微一笑,语气平和:“呵呵呵,一点小小的技术突破,为了自卫而已。”
    唯有费贺知道,这小小的技术突破背后,是沈清寒熬了多少个通宵,攻克了多少材料学、能量微控和群体智能算法的难题。
    当晚,费贺特意下厨做了一桌沈清寒爱吃的菜。
    “今天现场吓坏了不少人。”费贺给她盛了一碗汤,笑着说,“那几个外国武官,脸都白了,还抬下去几个。”
    沈清寒小口喝着汤,眼神清澈而温柔,耐心地为丈夫解释着。
    “老公,萤火的意义不在于攻击,在于让所有人知道,某些侵略性的,扩张性的冒险行为是徒劳的,从而直接避免冲突的发生。”
    “我明白。”费贺给她夹了一筷子菜,“你是为了止戈。但在我这里,你首先是那个需要按时吃饭睡觉的宝贝老婆。”
    “知道啦,费妈妈。”沈清寒难得地开了个玩笑,嘴角弯起柔和的弧度。
    萤火系统的存在悄然披露后,全球军火市场悄然发生了一场巨大海啸。
    以往热销的某些高端突防武器订单被大量取消或搁置,取而代之的是各国国防部对华国区域安全系统的浓厚兴趣和采购询盘。
    一种新的战略平衡,正在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悄然形成。
    *
    在专注于利剑与坚盾的同时,沈清寒从未忘记对人类生命本身的关怀。
    诺亚生态维持与星际移民舱,便是她送给人类未来的一份厚礼。
    诺亚并非简单的生命保障系统,它是一个高度集成、能够自我循环、自我修复的小型生态圈。
    运用了从乌拉纳斯“能量生命种子”研究中逆向出的部分生命科技,它能够高效转化能量,合成有机物,处理废弃物,维持内部氧气、水和食物的完美平衡,并模拟出适宜多种生命形式长期生存的环境。
    单个诺亚舱体可根据任务需求组合扩展,小可作为深空探索宇航员的长期居所,大可组成未来星际移民的中转基地。
    它最革命性的突破在于其能源利用效率和生态稳定性,足以支持人类进行长达数百年甚至更久的星际远航。
    首次载人封闭测试为期一年。
    志愿者是从全军选拔的优秀科研人员和宇航员。
    当测试结束,他们从舱体内走出时。
    所有的科研人员和宇航员面色红润,身体健康指标甚至优于进入之前。
    舱内种植的蔬菜瓜果和生态植物长势喜人。
    小型生态系统运行得比预期更加完美。
    这次测试的成功,意味着人类走向深空、开拓星海的难度被大大降解。
    它不仅解决了长期太空生活的生存难题,更极大地增强了人类面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星际灾难时,能够完美生存下去的99.9999%的可能性。
    发布会结束后,沈清寒和费贺难得地一起散步回家。
    “看着他们健康地出来的感觉真好。”沈清寒望着夜空中的星星,轻声说,“宇宙那么大,人类不应该只困守在一颗星球上。”
    费贺握紧她的手:“因为你,我们离那片星空更近了。有时候我真想和你一起,坐着你造的诺亚,去星星之间旅行。”
    沈清寒侧头看他,眼中闪着光:“会有机会的。等一切都稳定下来,也许我们可以申请一次深度太空探测任务。”
    “一言为定!”费贺笑着举起她的手,轻轻吻了一下,“到时候,我给你当专属厨师和保镖。”
    诺亚系统的技术虽然高度保密,但其理念和部分非核心成果的公布,依然在全球引发了巨大反响。
    环保主义者视其为地球生态修复的曙光 。
    航天爱好者为之疯狂。
    各国科研机构发来的合作申请日益剧增。
    它代表的不再是威慑,而是希望,是人类共同未来长远发展的无限可能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