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96章 手术禁区,活下去的机会!  我!二十四岁当国医,这很合理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临医发布第一条消息,足足沉寂了半个多小时。
    这段时间里,国内的同行都被这恐怖的手术成功率、远超业界平均水准的疗效所折服。
    甚至,国外许多心外科医生,乃至于大量专科医院都关注到了。
    包括顶尖心脏外科殿堂——利夫兰医学中心,同样被这组数据震撼。
    海内外的人,都没有想到,这门被他们以为是不成熟、临时替代品的手术,竟然完善到了这种程度。
    一些原本打算观望的医生,此刻也疯狂了,想尽办法搜寻手术细节。
    但,被白云省列为重点保护机密,省内启动最高等级来保护的知识产权,怎么可能随便就外流出去?
    然而就在半个小时后,全网讨论达到巅峰的时候,临医再度发文!
    “通知:
    经过慎重考虑,在尊重许秋主任的意愿下,我院将在《临海大医》公布临海小血管置换与植入手术教学书!
    今日起,面向全球开启订阅,一个星期后将正式发售!
    数量有限,先到先得!”
    这则消息一出,学术圈再次轰动!
    无数人疯狂涌入订阅网址,结果根本刷新不出来页面。
    “我靠,人太多了,挤不进去!”
    “又感受到了高考查分数和大学选课时的绝望……”
    “怎么这些官方网址都垃圾得和政府网站一样啊,能不能稍微升级一下?”
    “操了,我刚才点进去加载出来订阅信息了,结果实名制的时候又给卡退了!”
    “疯了疯了,这门手术居然也敢公开,临医大气啊!”
    “就我一个人注意到,许医生已经成许主任了吗……而且好像是许主任要求公开的,许主任大气!!”
    “……”
    此刻,天都沈华宅邸。
    几位院士看着这则消息,心里是说不出的不可置信。
    “竟然……公开了?”林协吃惊。
    陈院士也觉得匪夷所思:“虽然这个手术早晚有一天会泄密,但配套的临海小血管都还在实验阶段,根本没走向临床,竟然这么早就主动公开!”
    沈华却很是高兴:“我果然没有看错人,他是一个真正心系病人的医生。”
    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
    大中血管的问题还好解决,迈柯维、泰尔茂、戈尔等已经给出对应的人工血管作为替代。
    但,小血管,却一直是手术禁区。
    医械公司无力研发,研究员、学者、科学家都认为六毫米是不可僭越的技术壁垒。
    因此,无数冠脉搭桥、血液透析、外周小血管病变以及小血管的缺损等患者,都只能徒然等待,一直到生命尽头,都等不来一个手术机会。
    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临海小血管、许氏血管置换术的出现,给了他们一个希望。
    不过,由于血管研发技术、手术都被临医以及四大院垄断,他们想要治疗,只能长途跋涉。
    而病人中的大部分,身体条件都扛不住长途跋涉,可能转院的半道就撑不住了。
    但,随着许秋彻底公开手术,这个难题将成为历史!
    全国,甚至全球的医生,都能在有临海小血管库存的前提下,开展这一台救命手术!
    “特等奖给他,实至名归啊……”沈华院士感慨道。
    当时,众人以为许秋只是捣鼓出了一条龙的产业,从医械、手术,一直到量产。
    但此刻他们才意识到,这位年轻的医生要做的,是带领整个行业前进。
    ……
    与此同时,临医网络部,网络工程师、技术员等,忙得眼睛里都冒出红血丝了。
    王晟德亲自坐镇,一个劲地敲总工程师的脑袋。
    “扩容,快扩容!”
    “慢一秒钟,咱们临医就要被多骂几句!”
    总工程师捂着脑袋,“院长,我已经很努力了……服务器本来就能容纳十万人同时进入,谁知道人数会这么离谱!”
    王晟德喜不自胜:“现在有多少个人订阅了下一期刊物?”
    总工程师调出了后台的数据,道:“十九万……”
    “多少?”
    “十九万!”
    王晟德被这个惊人的数字震惊了。
    全国的临床医生数量也不过四百多万,细分到心外科就更是少得可怜了。
    然而这种情况下,却依然能在半个小时之内拥有近二十万的订阅量!
    《临海大医》卖的并不算贵,与sci、柳叶刀等没有纸质版的开源期刊不同,主打的就是实体出版。
    价格才五十元。
    相比于它的内容,这笔钱就太低太低了。
    就连臭名昭着的知网,各种注水的博士论文下载,一次也要二十到一百元左右。
    《临海大医》只需花五十,就能收获许氏血管手术教程书,连带着还有七篇质量极高、起码能上sci的专业论文了,极其超值。
    “还有一点值得关注……”总工程师这时说道。
    “什么?”
    “这十九万人里,有三万多是海外的ip或者是身份……”
    “这么多?”
    王晟德很是意外。
    没想到,外国居然也在密切关注着这个消息。
    这样看来,最终的销量,可能会达到一个相当恐怖的数量。
    ……
    接下来的几天,销量都在节节攀升。
    一直到三天之后,增幅速度才慢慢平缓了下来。
    此时,订阅数量已经达到了恐怖的九十一万。
    其中,有十七万来自海外。
    而临医合作的印刷厂,厂长嘴都快笑歪了。
    干完这一单,今年都可以躺平了啊。
    不过,一家厂的产能是远远不够的。
    整个临海市,所有印刷厂都被政府征用,配合《临海大医》的刊印。
    又过了几天后,星期五。
    临医正式发售刊物的日子。
    这时的订阅量已经突破一百万,抵达111万的恐怖数额。
    光是海外订单就有二十多万。
    白云省、临海市等早就提前做好了准备,从全省调集物流业工作人员,临时在附近组建了一个邮寄中心,专门负责百万份刊物的邮寄工作。
    上午八点钟。
    一辆辆大货车从工厂那边驶来,停在临医几公里外的临时邮寄中心。
    咔哒——
    司机们打开门,货厢内,一本本崭新的《临海大医》,还飘着油墨香气,堆叠成了一座座的小山。
    专程来现场的王晟德、宣传部部长,被眼前的景象震惊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