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119章 最后考验,动辄数亿美元的研发成本!  我!二十四岁当国医,这很合理吧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根生怎么也没有想到,有一天当这个问题摆在自己面前时,他竟然会如此迷茫。
    曾经能够毫不犹豫喊出来的理想,直到此刻,连自己都已经看不懂自己。
    张教授并不知道此时的林根生在想什么。
    也不知道对方正在经历内心的挣扎。
    他只是提醒道:“总之,有什么就说什么。不完美才是人嘛,又不可能每个人都是许院士。”
    林根生许久没有反应。
    直到外边终于传来了脚步声。
    张教授才压低声音道:“许院士来了!”
    闻言,林根生才瞬间回过神来。
    他赶紧跟着张教授起身,往门口迎去。
    不多时,一道年轻的身影出现在不远处。
    两人快步走去。
    “许院士!”
    没有事先约定,林根生和张教授几乎异口同声地开口。
    “久等了。”
    许秋淡淡地说了一句。
    随后便带着两人返回了会议室。
    许秋向来没有寒暄的习惯。
    因此落座后,没有多余的话语,直接就开始了业务能力的考察。
    他的问题,集中在多发性硬化科研领域。
    虽说林根生是熟人介绍。
    但总归是要选拔有能力的人。
    一直以来,许秋实验室其实都处于缺人状态。
    当然,这所谓的“缺人”,其实是缺少人才。
    以许秋给出的待遇,真要是放开了招人的话,恐怕隔天就能让实验室爆满。
    但问题在于……人再多也没用。
    尤其是科研领域。
    一万个普通人,有时候顶不上一个有着灵光一现本事的天才。
    然而这种天才却几乎不可能在市面上流通。
    早早地就被各大科研机构,乃至于院士收入麾下。
    就比如林根生。
    他的能力其实非常强了,但这次若不是汪居廷主动放走他,估摸着林根生就是等到下辈子也不可能来许秋的实验室了。
    当然,此时许秋并不知道林根生的真实水平。
    在此之前甚至都只和对方有过一面之缘。
    因而,必要的考核肯定不能缺少。
    尤其是如今,多发性硬化新药的研发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
    快的话,两三个月就能出成果。
    但如果出一点岔子,时间就可能要成倍增长了。
    原因很简单——
    因为当下整个项目组,基本上就是靠许秋一人撑起来的。
    像汪居廷。
    他所在的研究所,就算汪居廷几个星期,乃至于几个月不露面,进度也不会落下太多。
    但许秋这边就完全不一样了。
    许秋如果不在,基本上就难以推进。
    这也是过于优秀的个人能力所带来的必然。
    多发性硬化,换成其他人,哪怕是院士亲自带队,可能都要七八年,乃至于数十年才有可能出成果。
    但在许秋这里,一两年就能成。
    而且这还是正常情况下。
    事实上,如果许秋真的把精力完全放在上面,速度会更快。
    但显然不太可能。
    因此,许秋就需要一位位本身就具备相当高科研水平的人才,尽可能地弥补。
    眼下正是最后的关键时刻,想要加入,审核难度就远非项目初期能比的了。
    在此之前,许秋就已经有了初步的考察目标。
    首先自然是确定林根生的整体能力。
    包括基础研究、转化医学、临床开发、跨学科合作等。
    而且……
    林根生在汪居廷团队时,本来就从事了这方面的研究,这次也算是专业完全对口了,可以直接就多发性硬化新药的靶点选择、血脑屏障穿透技术、临床试验设计等方面入手。
    尽管没有提前准备考题。
    但对许秋来说,他脑子里关于多发性硬化新药的知识太多了,随便挑出来一个都能组成一道好题。
    想了想,许秋随口就给出了一道全面的考题:
    “假设现在有多发性硬化药物多靶向 cd20,譬如奥瑞珠单抗,或者是 s1p 受体如芬戈莫德,但临床缓解率却不足 50%……
    “但就在这个时候,你发现了一个新靶点,暂命名为 a 靶了,如何在 6 个月内证明它比现有靶点更值得投入数亿美金开发?”
    药物研发便是如此。
    动辄就是数亿美金的投入成本。
    而且最致命的是……
    很多时候,这几个亿的投入,就凭决策者的一句话。
    如果项目总负责人有眼光、能力强,那这笔钱就有较大的可能性换来足够的回报。
    但大部分时候,都是血本无归。
    许秋并不要求林根生直接找到可用靶点。
    这个要求太高,连他自己都不敢说一定能一次性成功。
    因而,提出的要求仅仅是证明这个靶点可行。
    这其实,就是考察基础科研能力,以及对整个多发性硬化新药研发的了解了。
    “你有十分钟的思考时间。”许秋说着。
    林根生没有多说,立刻就沉思起来。
    十分钟时间一到,他就站了起来,语气也变得平静了许多。
    相比于刚来时的紧张,此时来到他擅长的科研领域,林根生心里多少还是有了一些底气。
    “三个要点、两项差异化优势。
    “要点分别是 a 靶点的组织分布、功能证据,以及临床关联。
    “我需要用单细胞测序确认 a 靶点在患者脑脊液 b 细胞中特异性高表达;此外,通过 crispr 敲除 a 基因后,eae 小鼠脊髓炎性细胞浸润减少率;以及最后一点,临床关联——通过进行大量动物实验活检样本的分析,确认 a 靶点表达水平与 edss 评分正相关。
    “这一系列的验证手段,可以确认 a 靶点本身的可用性。
    “其次就是差异化。
    “就两个:证明 a 靶向可同时抑制 b 细胞存活和少突胶质细胞凋亡;以及确认检索确认 a 的胞内结构域表位尚无抗体专利覆盖!
    “前者,可以证明 a 靶点比现有靶点更优越。而后者……则意味着新靶点没有专利壁垒,具有极高的商业价值!”
    说到底,这题的核心是“说服投资机构”。
    那么,商业价值绝对是不可忽视的一环。
    而其他靶点,大多已经有抗体专利,即便是研发出来了,大概率也要被专利卡着。
    但,若是一个全新的靶点,那制药公司就能实现百分之百专利控制,其中所蕴含的商业利益简直不可估量!
    等林根生回答完后,许秋微微颔首。
    他没有发表任何评价,而是开始了密集的提问。
    “假设新药 btk 抑制剂在 i 期试验中,3 名健康受试者出现无症状肝酶升高,而犬类毒理试验未发现肝损伤。此时你会终止项目,还是继续推进?”
    “……”
    “你的研究发现用转基因小鼠证明药物 y 可修复髓鞘,但学术界公认 eae 模型无法模拟进展型 ms 的慢性神经退化……此时你如何决策?”
    “……”
    尽管林根生也没有提前准备,但,这些问题基本上都是他的舒适区。
    毕竟是跟着汪居廷过来的,他对这个领域的新药研发还是相当熟悉,因此回答不说轻松,至少是能切中要点的。
    然而,当许秋下一个问题提出时,别说是林根生了,就连张教授也是有些瞠目结舌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