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384章 举人  无敌六王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秦风没有开大会的习惯。
    一开就是五六个小时,将一些小事儿长篇大论,就说一些没有用的废话。
    别人受得了,秦风自己也受不了。
    哪怕是早朝时,都是简明扼要,没有那些虚头巴脑的东西,主打个效率,绝不浪费时间。
    更不用说在这杭州府了。
    前后,也就听了一个小时,见这里的官员跟士绅,都愿意配合自己未来的执政,其实效果就已经达到了。
    这些官员士绅们,一直都想巴结到秦风了,如今好不容易有了机会,自然是用尽了浑身解数,以求能得到被秦风瞧上。
    毕竟,秦风随便一句话,都能让他们获得很好的机会,鸡犬升天。
    秦风对于这些人的想法,倒是不太在意。
    既然他们想要机会,那么秦风就给他们一些机会。
    “北方中原久经战乱,如今正是百废待兴之时,急需一些基层人才。”
    秦风扫过这些官员士绅们。
    “所谓将帅必起于卒伍,宰相必起于州部,韩非子这话本王还是很认同的。”
    “秦风扫过了所有人。”
    “本王这里,倒是有二百个基层名额,你们若是有人推荐,倒是可以尝试一番,未来累功至朝堂,也是说不准的事儿。”
    秦风直接放下许诺。
    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
    但上来就高官,那是不可能的事儿。
    这种幸进之臣,会彻底干废朝廷的选官制度。
    实际上。
    对于正常人来说,为朝廷做了一辈子事儿,也未必能做到七品官。
    哪怕是进士出身,这辈子若是没有什么太大的奇遇,能做到五品便已是极限。
    秦风如今许多。
    就代表这两百个人中,未来兴许会有希望突破五品官者,晋升到朝堂之列。
    那些位子。
    基本上属于一个萝卜一个坑!
    许多士绅们都明显激动了,被秦风的话所蛊惑,想要让自己家有了功名的后人,去碰一碰机缘。
    就在此时,忽有四十岁左右,头戴四方巾,身穿青衫的方正脸中年人当即躬身。
    “臣于彦昭,钱塘人士,愿为王爷大业,前往中原为一九品官。”
    于彦昭此话一出,周围人轰然一片。
    秦风更是盯着他脑袋上的四方巾。
    “举人出身?”
    于彦昭躬身:“臣是洪武二十三年的举人。”
    “举人出身,怎么也能做个六品官,你当真情愿去中原做个九品小官,不知道累功多久,才能招入朝廷。”
    既是举人,若是在开朝之初的时候,五品官都做得!
    只不过于彦昭中的举人晚了些。
    但一旦有空缺职位,也能胜任六品了。
    六品,跟秦风许诺出的九品。
    相差可足足三个品级。
    那是无数基层官吏,奋斗一生都未必能奋斗上去的。
    虽说秦风的意思,是这二百人,定会有人特招进入中枢。
    但究竟要熬多少年,谁心里都没数。
    于彦昭当即跪地叩首。
    “王爷有振兴天下之意,情愿冒风险南巡天下,所为的无非就是政令通达,能够让天下一心,共建盛世。”
    于彦昭的一番话,可谓说到秦风心里去了。
    周围人又何尝不知道秦风南巡的意思。
    可没人敢将这话,当着秦风的面,如此直白的说出来!
    如今于彦昭就这般说了,众人都震惊无比。
    更震惊是他情愿放弃举人身份,去当一个九品官。
    但很快就有人明白了过来!
    这于彦昭,平日里看着浓眉大眼,正气凛然的,没想到现在都被他给骗了!
    堂堂举人之身,又率先响应辽王殿下,愿意为了辽王的大业,情愿当个九品小官的。
    就这行为!
    辽王能不记住吗?
    而一旦记住了,未来何愁不会得到升迁。
    基层终究只是历练,就今日这番话,未来进入中枢怕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阴险!
    阴险啊!
    怎么平日里都看不出此人竟然这般厉害呢?
    有了于彦昭带头,又有一群举人也相继请愿。
    举人去当九品官,确实有点离谱了。
    但他们既然口口声声答应。
    “好,回头将名单送上来,本王都会如愿,若在地方当真有所成果,本王不会亏待你们。”
    “不过话也说在前头,若违背了朝廷的纪律,本王也绝不会手软。”
    秦风说完,便也不再多说什么,直接散了朝见。
    这里人终究有些多。
    下午还要去在杭州逛一逛,自然也要有官员陪同。
    而就在官员守在这里时,忽有辽兵喊住了杭州知府杨瑛。
    “杨知府,下午观潮之时,王爷让于举人一同前往。”
    杨瑛当即冲秦风离去的方向行礼。
    “臣会告知。”
    杨瑛不得不赞叹一声,也没想到于彦昭会以这种方式得到辽王的看中。
    多好的机会啊!
    想到此处,杨瑛当即起身,亲自来到了于彦昭身前。
    “知府大人。”
    于彦昭急忙行礼。
    杨瑛急忙将于彦昭托起:“贤侄儿不必多礼,我与你父曾经在一处共事儿过,也算同僚,你称我一声叔父即可。”
    于彦昭也明白杨瑛的意思。
    他的父亲虽跟杨瑛共事过,这说的好听,实际上杨瑛是官,他父亲只是个木讷的小角色。
    如今杨瑛愿意称他为贤侄,攀交情。
    于彦昭都明白,这无非是辽王殿下,给了他当下这一切。
    想来他身边攀交情的,又何止杨瑛一人。
    此时就连于彦昭都不得感慨。
    想当年,他父亲因为过于正直,在官场上得罪了不少人,以至于他哪怕有了出身,也谋不到一官半职。
    没有哪个地方,会要一个榆木脑袋做事儿,不通情分的人。
    他们于家……
    用辽地传过来的话来说,都是榆木疙瘩。
    可如今,他于彦昭不过是被辽王殿下多看了两眼。
    就有了这般殊荣,平日里厌恶不愿招惹他的人,此时竟全都虚情假意,来他面前的献媚。
    这就是官场啊!
    这群人,又有谁能帮辽王殿下达成夙愿?
    面对杨瑛的话,于彦昭终究还是躬了身。
    “叔父。”
    杨瑛大笑:“这就对了,这就对了,不过听说你刚生了儿子不久,真愿去北方吃苦?”
    ……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