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800章 解毒  农家有蓁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沈砚冲进帅帐时,帐内的炭火正旺,却暖不透他甲胄上的寒霜。
    军医剪开染血的衣襟,见那道匕首划开的伤口边缘泛着诡异的青黑,顿时脸色煞白:“是西域的‘寒杨毒’!这毒遇热发作更快,将军脉象已经乱了!只能先用些药压着,待慢慢解才行。”
    沈砚一把揪住军医的衣领,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胡说!夫人给将军准备了许多解毒药就在帐中,怎么会一个都没用?”
    他转身翻找药箱,瓷瓶碰撞的脆响在寂静的帐内格外刺耳。
    秦辞在昏沉中睁开眼,视线模糊间仿佛看见苏蓁在药炉前忙碌的身影。
    他想抬手,却连指尖都动不了,喉间涌上腥甜,只能低声道:“别慌……传信回京……要她亲配的解药……”
    话音未落,又陷入昏迷。
    加急军报抵达京都时,苏蓁正在整理给边关送去的药材。
    碧珠捧着信纸冲进药圃,声音抖得不成调:“姑娘!将军他……他中了毒!”
    苏蓁手中的药杵“当啷”落地,三七粉末撒了满地。
    她捡起信纸,上面沈砚的字迹潦草慌乱,只说秦辞高热不退,军医束手无策。
    苏蓁捏着信封,只觉得心跳如雷,指尖瞬间冰凉,身体也从头顶开始麻木。
    她有点不太舒服。
    “备最快的马车,带齐所有解毒药材。”苏蓁转身就走,素色裙角扫过药架,带落的瓷瓶碎裂在地,“告诉祖母,我去边关侍疾,三月之内必带将军回来。”
    景康帝得知消息,当即派了三名太医院院判随行,又调拨三百轻骑护送。
    车队出京那日,秦老夫人的白发又多了许多,人也有些不稳,拄着拐杖送到城门口,将一枚暖玉平安扣塞进苏蓁手中:“好孩子,把辞儿安全带回来,祖母等你们吃清明的青团。”
    苏蓁握紧温热的玉扣,望着漫天飞雪中渐行渐远的京城城楼。
    路上,苏蓁开始胡思乱想这里是古达交通不便,医疗不发达,信息传达也很慢。
    这么一来一回,她很害怕,她担心会发生不好的事情。
    指尖无意识的在药箱上反复摩挲——那里装着她连夜调配的药,用天山雪莲与千年灵芝为主药,还有以数十味驱寒解毒的药材。
    她不知道这些药有没有用,只能每样都带上。
    一路上,苏蓁都没睡好,闭上眼睛就开始做梦。
    等终于赶到关隘,她掀帘而下,风裹挟着关外的寒气扑来,让她下意识裹紧了披风。
    沈砚迎上来,眼窝深陷,胡子拉碴,鬓边竟添了几缕白发:“夫人,您可来了!将军他……”
    苏蓁没等他说完就冲进帅帐。
    秦辞躺在榻上,脸色苍白如纸,嘴唇干裂起皮,原本英挺的轮廓了许多。
    她颤抖着伸手探向他的额头,滚烫的温度让她心口一揪。
    “他昏迷多久了?”苏蓁声音发紧,一边把脉一边问。
    “整整十日,中间只醒过两次,都在叫您的名字。”沈砚递过军医记录的脉案,“用了您寄来的解毒散,却只能暂时压着毒性,总也清不干净。”
    苏蓁将银刀和银针消毒,银刀用来放血,银针则精准地刺入秦辞手腕的内关穴,又取出特制的银勺,撬开他紧闭的牙关灌解药。
    药液顺着嘴角流淌,她俯身用帕子细细擦拭:“去烧盆热水,再备些干净的布巾。”
    接下来的半月,苏蓁寸步不离守在榻边。
    白日里为秦辞施针喂药,夜里就坐在炭火旁煎药,实在累极了,就趴在榻沿小憩片刻。
    直到第七日清晨,秦辞的指尖忽然动了动。
    苏蓁猛地惊醒,见他睫毛轻颤,连忙俯身:“秦辞?你醒了吗?”
    秦辞缓缓睁开眼,混沌的视线聚焦在她布满血丝的脸上,沙哑的声音带着刚醒的茫然:“小蓁……你怎么来了?我是在做梦吗?”
    苏蓁鼻尖一酸,强忍着泪意笑道:“来给你送药啊,你再不醒,我的药就要熬完了。”
    她扶他坐起身,在他背后垫上软枕,“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哪里疼?”
    秦辞握住她冰凉的手,看着对方眼中的血丝,他心中一紧,喉间发涩:“让你担心了。”
    “让我担心都是小事,祖母那边年纪大了,知道你不好了,人都老了许多,你可要快点好起来。”苏蓁喂他喝了口温水,将新熬的药碗递过去,“这是最后一副解毒汤,喝了就没事了。”
    “是我不孝,没服侍几次祖母尽尽孝道,还叫她老人家担心了,我等下就写书信回去。”
    说着,秦辞望着碗中深褐色的药汁,忽然笑了:“你做的药,再苦也得喝。”
    他仰头饮尽,苦涩的味道在舌尖蔓延,心底却泛起暖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