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就是气候变化——但是我们要先明确一点,如果说这样的气候变化就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那是绝对不正确的,因为这玩意儿不仅影响农耕,同样影响游牧,也影响渔猎,而且不是在明朝灭亡之后气候问题就结束了的。】
【严格来说,这一轮气候问题——小冰河时期——从元朝就开始了,一直到后面某朝末年,才结束,而在明朝灭亡之后,到了顺治康熙年间,气温才进入了最寒冷的时期。】
【小冰河时期,顾名思义,就是气温不断降低,并且伴有其他各种气候问题的时期,其核心是气温持续降低,不断降低。】
【当然,也正是因此,各种自然灾害发生,同时北方的外族因为生存压力选择持续南下。】
【总之,这确实是导致明朝面临更加强的外部压力,并且推动明朝内部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的一个原因。比如,灾变的前兆可追溯至嘉靖前期,万历十三年(1585年)开始变得明显,但时起时伏,天启年前后开始骤然加剧,崇祯一朝才达到灾变的高峰。】
【以及,后面某个朝代,他们也不是靠土豆玉米这样的耐寒高产作物扛过去的,当时产量只占全国粮食产量的百分之四点六。】
【但不论如何,这样的长期的气候变化,影响了明朝的治理和民生,而各种灾荒洪水干旱,进一步推动了农民起义的发展。】
“竟然还有这样的气候!”这可是个新鲜消息,还是一个事关他们日常生活的新鲜消息,众人都非常重视。
元朝和明朝的百姓们尤甚。
毕竟,这可是他们生活的时候啊!
其中,元朝和明朝初年的百姓们其实还不是太过担心:“咱们知道就好了,也没必要太过忧虑,毕竟现在距离那最冷的时候还早呢,咱是活不到那时候,咱的子孙后代到那个时候还活着没有可不好说。”
有人叮嘱自己的家人,让他们放宽心。
其他人一想,也觉得是这个道理,时间太远太远了,他们肯定是死了,而虽然说是要为儿孙打算,可是他们的儿孙距离那个时候也很遥远,到那个时候,那不知道是几代之后了——到那时,自己家还存不存在,都已经是个未知数了。
这不是他们悲观,而是事实。
虽然大家都讲究子孙传承,但是周围也不是没见过到老了也根本没有子女,或者说生了儿子可儿子早逝、没有留下孙子,或者他们本人英年早逝没有留下子嗣……
这样的人家,不就是绝后了吗?自然也就断了传承。
他们现在当然并非如此,但是数百年后,谁还能保证自己家的血脉还在?
谁能知道这中间会不会有什么天灾人祸,然后家中人就死绝了呢?
所以,确实是没必要过度担忧,只要记住了就行——现在的各种天灾人祸,他们都还担忧不过来呢,怎么还有时间有心情担忧数百年后的情况?
但是明朝中后期的百姓们就不能这样了。
因为他们是真的生活在这个时候,或者,他们的儿孙眼见着就要生活在这个时候!
“当家的,要是天气越来越冷,那是不是就是南边好一点啊?”有妇人脑筋转动,立刻道。
如果真的有这些问题,那他们也不能不做打算——天气太冷,那地里面的作物可是难长,长出来情况恐怕也不会太好,到时候,日子可就难过了,朝廷又不会因此而减免赋税,毕竟,这是持续寒冷,而不是哪一年的偶然情况。
既然如此,那他们自然得早做准备,不能到时候活不下去走投无路了才开始想怎么办,到那个时候,怕是有什么路也轮不上他们了!
而要是有什么办法,往南边走,说不定就是其中一条。
男人闻言也点头:“肯定的,要是天气越来越冷,那肯定是南边相对好一点,至少没那么冷,不会冻死人……”
北面,他们这边,虽然还不是最北,但冬天最冷的时候,那也能冻死人!现在就是如此,要是气候再冷,冷到连北面那些蛮夷都受不了的话……
北面恐怕就是不好待了。
不过,要是往南边走,也需要好好筹划筹划,找找路子才行。
【总之,种种因素之下,推动了农民起义。】
【而在王二首义之后,崇祯元年,农民起义开始迎来高峰期。】
【府谷县,如今陕西榆林府谷县的王嘉胤也组织当地百姓,宣布起义,劫富济贫,在当年冬天,还打到了山西河曲县,又转移到了垣曲。】
【王嘉胤曾经是边军,后来逃回了家乡,再后来他选择组织起义。】
【而王二听说了王嘉胤起义后,在崇祯元年十一月,他很快决定率领自己的部众前去和王嘉胤会合,双方会合之后,人数达到了五六千。】
【不过,王二阵亡很早,他死后,余部归王嘉胤统帅。】
【同样在崇祯元年,陕西洛川县的张存孟宣布起义,他被称作“不沾泥”,随后带兵转战陕甘各地;另外还有一个人,在日后成为了声名赫赫的第一代闯王,此人叫做高迎祥。】
【高迎祥是陕西安塞人,这地方在如今的延安市安塞区,此人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他有字,自如岳,换言之,他有一定的文化和见识,和纯纯粹粹的普通农人不一样。】
【关于起义之前高迎祥是干什么的,主要说法是他此前以贩马为生,也就是个马贩子,自己在陕西和草原大漠中闯荡,见识广阔,经验丰富,也善于和人打交道,同时,还在众人的口中都积攒下来了非常不错的口碑,许多人都认为他是一个可以信任的人——讲信用,同时能办事儿。】
【也因为他自己是个马贩子,需要骑马,也需要一定的武力值保证自身安全,所以,他善骑射,且臂力过人。这也为他后来领导起义军打下了另一方面的基础。】
【不过还有一个说法是,高迎祥在起义之前曾经是边军,如果这个为真,那也能够解释他骑射和臂力过人,也能够作为他日后领导起义军比较出色的一个原因。】
【总之,在崇祯元年,许多农民高呼“与其坐而饥死,何不盗而死”,高迎祥也在这个时候,在自己家乡揭竿而起——顺带一提,如果他曾经是马贩子的话,虽然早期情况不错,但是后来明朝局势恶化,他的贩马也干不下去了,被人抢了生意,所以不得不选择回乡——自称闯王。】
【高迎祥此人在上阵出战时时常穿着白袍白巾,还身先士卒,所以很得人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