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第一个叫好的,是荀彧的亲叔叔荀爽。
他已经琢磨出味道来了。
“一首诗中,竟然蕴含了五个典故,且强调了吴起‘国固不以山河险’之观点。”
“慈明公,烦细解之。”
武将出身,西园校尉之一。董卓入京,西园军瓦解后逃出京都,本想投靠“讨董联军”,可后来发现最强势的不是联军,而是护民军,于是便转身回了京都,并在京都外一直等到护民军入城。
这人是谁?
这人就是此时请荀爽“细解之”淳于琼。
尽管淳于琼与荀彧是颍川同乡,淳于琼也多次私下找过荀彧。
可荀彧征求兵部意见时,兵部建议先让淳于琼入军事学院进修一番,然后先入兵部做个卫令。
淳于琼不干了。
他已经是灵帝册封的西园右校尉,品秩千石,且有实际兵权。而卫令只是品秩六百石的小官,这让淳于琼如何能够接受?
既然不接受,那就只能继续闲置了。
这次他愿意陪同陛下出巡,也是想看看,能否有机会官复原职。
谁知道,到了函谷关,蔡成突然出现。
这让他一直处于震惊之中,直到用完午餐,他才恢复了一点平静。
他正想着如何讨好蔡成呢,现在荀爽给了他机会。
荀爽捻了捻自己的山羊胡,笑道:“仲简(淳于琼字)尚须多读些典籍呀。”
荀爽与淳于琼是同乡,自身又是长辈,对淳于琼说话自然是长辈口吻。
我侄子都是大汉丞相了,我与你这一小辈说话,用长辈口吻好像没有什么不对吧?
淳于琼自然不敢对荀爽使脸色,反而满脸堆笑,一副谄媚模样。
荀爽也没管淳于琼如何,他看到大家都在望着他,马上便开口解释道:
“五个典故,其一便是函谷关令尹观气而知老子将至,后让老子留下五千字《道德经》的典故;
“其二便是我前汉武帝时期终军‘弃繻立志守边关’的典故;
“其三、其四便是纵横学派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论,以及孟尝君门客‘鸡鸣狗盗骗开函谷关,让孟尝君脱险离秦’之典故。
“二者关联,说的是空谈不及鸡鸣狗盗实用。
“其五便是说光武帝一统天下时,隗嚣竟然想以函谷之险阻光武帝入关之典故,其核心观点便是吴起的‘国固不以山河险’的论断。”
荀爽喘了几口气,又端起杯中的百果酿,一口全部喝掉,才对蔡成恭敬一礼,大声说道:
“公子,一诗五典故,皆说函谷旧事,亦暗指函谷关虽能使关中隔绝中原,却又明确‘国固在德不在险’,实乃绝佳诗句,老朽受教了。”
荀爽又看向其他诸公,说道:“虽然自古以来,函谷关只被攻破一次,可在护民军手下,短短一年间,就攻破其两次。老夫赞同‘国固在德不在险’之说,更是赞同撤洛阳八关驻军,将洛阳八关变为京都与大汉各地商贸往来的商城的决断。”
谁都听得出来,荀爽这是在借着蔡成的《七律·函谷关》,一边夸赞蔡成的才华,一边夸赞自己的侄子荀彧。
其实,此时每个人都在心中赞叹成公子的才华。
人家刚刚醒来,就被逼着吟诗作赋,本就有点不合适。
谁知道,成公子竟然趁着思虑诗句用脑过甚,竟然逼出了胸内的淤血,还作出如此惊才绝艳的诗句。
这岂不是说,如果他们不逼迫成公子,成公子腹内的淤血便不会如此顺利吐出,而成公子的智慧也不会这么快便恢复?
这是什么?
这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呀。
人群中,只有蔡邕最为高兴。
看,他出的题目,结果自己的女婿完美作答。还有比这更高级的马屁吗?
而皇甫嵩大老粗一个,对诗词歌赋本就一窍不通,自然也就是事不关己的态度。
淳于琼听到荀爽对语句的解读,便搜肠刮肚地想说一些赞美之辞,可他肚中的墨水太少了,怎么也想不出合适的,只能堆着满脸谄媚,对着蔡成傻笑。
蔡成则是顺着荀爽的话,神采飞扬地说道:“正是内阁将‘洛阳八关’变为‘洛阳八商城’的举措给了我灵感。”
然后蔡成对着荀彧便是一礼。
“我沉睡五年,陛下游历五年,全赖丞相与各位阁老殚精竭虑,不仅渡过了‘四年六灾’之大难,还为大汉下一步快速发展,奠定了极好的基础。
“醒来后便闻文若已受到大汉官吏的拥戴,使得文若能继续做十年大汉丞相,此乃大汉之福也。
“在此,当着诸公之面,向丞相大人和所有阁老道一声辛苦。
“成感谢丞相与阁老对大汉的巨大贡献。”
众人尴尬了。
跟着成公子一起向荀彧致谢?
这肯定不大好。
要知道,荀彧坐上丞相之位后,由于把他们这些三公九卿、朝堂重臣闲置在一边,他们私下里可没少诋毁荀彧。
可今日荀彧仅仅从“四年六灾”的救灾、赈灾中,便说出了大汉未来发展的底蕴,着实让他们震惊不已。
他们内心承认,若是他们,绝对不可能在短短的五年内,把大汉治理得如此之好。
可他们能跟着成公子一起向丞相致谢吗?
他们一旦致谢,岂不就等于夸赞内阁这些年出色的政绩吗?
内阁既然有如此出色的政绩,岂不更显得他们这些前朝臣子的无能吗?
可如果不跟随成公子感谢内阁,岂不是说他们不认可这五年间内阁的辛劳与功绩?
既然不认可,他们还可能重回朝堂之上吗?估计肯定是没戏了吧?
正纠结间,蔡成出来给了他们台阶。
“诸公,午餐前我问诸公对大汉新制的看法,当然,也包括对内阁这些年的功过的点评,诸公一直三缄其口。
“我猜想诸公是因当着我与丞相之面,不好说出批评之语。
“我希望诸公放下心中芥蒂,尽管直言。我保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骄不躁,始终如一。
“我还可以保证,诸公对大汉新制以及内阁、各部这些年功过的点评,将是诸公恢复朝廷官职的关键。
“准确地说,唯有真心的点评,方才有机会恢复官职,继续为大汉的昌盛做出贡献。
“不知诸公如何想?敬请诸公直言。”
说完,蔡成向诸公再次一礼,态度非常诚恳、恭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