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89章 满朝官员开始争抢  臣本布衣,为何逼我称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伴随着杨一笑的温厚之声,预示着早朝议事可以正式开始。
    归来之后已经憋了三日,官员的精气神重新饱满,所以君臣之间也就不需要再说客套话,杨一笑直接就甩出了关于赈灾的第一个议题。
    但是这个议题并非直接赈灾,而是他以帝王之言给官员们继续鼓劲。
    如果以军中行事的风格而言,这可以视作是大战之前的鼓舞动员。
    赈灾,尤其是百年难遇级别的大灾,这也是一种战争,必须让全体官员保持精力亢奋。
    所以,杨一笑不惜以帝王身份对臣子进行了吹捧……
    ……
    “诸位爱卿,两月不见,朕知道,尔等这段日子以来的压力都很大。”
    “整个大唐地界,各道各府各县,除了位于南边的淮南道没有雪灾,其余各道几乎都是一整个道的面积受灾。”
    “涉及人口,八百多万,灾民数量之巨,已然突破五百万的关口。”
    “每一个地方都需要赈济……”
    “每一天都出现新的灾情……”
    “你们是朝堂重臣,居中调度的任务历来是最重的,哪个地方的赈济粮食不够,哪个地方因为雪灾造成了房倒屋塌,几乎每一天,你们的案牍上面都是堆满了加急文书。”
    “每一天,你们醒来的瞬间就在发愁……”
    “犯愁粮食从哪里来,犯愁弄来粮食之后怎么往受灾之地运送,各地衙门持续不断的催促文书,让你们承受的压力日复一日加剧。”
    “唉,朕难掩心中伤感啊!”
    “明明你们苦苦支撑,付出了莫大的努力,然而如此艰辛的操劳,换来的却是雪灾并未成功赈济!”
    “如果按照国法考核的话,你们每一个人今年的政务都不过关,甚至,有些人要被治罪。”
    “但是,朕不忍心让尔等考核不过关,尤其是,朕没法治你们的罪。”
    “民间有句俗语,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我大唐此次遭遇百年一遇的天灾,哪怕把国库全都搬空也不足以赈济,尔等能够帮朕维持支撑到现在,没有让国内出现任何的动荡叛乱,这已经是天大的功绩,朕认为尔等都是古往今来少有的能臣。”
    “只不过,朕现在暂时没法论功行赏,雪灾仍在各地肆虐,咱们君臣必须振奋起来。”
    “佛门有句话说,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朕不需要谁给我修建歌功颂德的浮屠,想必各位爱卿也不会贪慕这一点虚荣。”
    “原因很简单,我们都知道,咱们君臣要救的,不是一人一命……”
    杨一笑说到这里时,故意微微停顿一下。
    他目光扫视整个朝堂,随即猛然提高了语调,以一阵难以名状的语气,说出了接下来的震聋之声。
    “咱们君臣要要救的,是数量庞大到五百万的人口。历数古往今来,不论哪朝哪代,朕要问一句,有哪个朝代的君臣能做出此等伟业吗?”
    “诸位爱卿,此乃惊天动地的伟业啊!”
    “我们要让五百万灾民活命……”
    轰隆隆,满朝官员轰然下拜。
    杨一笑的这一番话,充满了提振精气神的鼓舞,并且他在话语之中直接给出明示,他告诉官员们将会在未来名传青史。
    名传青史,位列史书!
    这是任何一个官员都难以抗拒的莫大诱惑。
    自古以来,无论忠臣还是奸佞,哪怕是秦桧那种坏蛋,也幻想自己名字能被写在史书上。
    而现在,杨一笑直接告诉所有大臣,只要成功赈济雪灾,救活的就是五百万人命,这意味着惊天动地的功绩,每一个参与的官员都将名传青史。
    ……
    后世有个词汇,叫做给人打鸡血,意思是干劲超级爆棚,犹如被注射了鸡血一般亢奋。
    今日早朝上的官员们,这一刻全都被打了鸡血。
    “陛下,臣等请命……”
    “陛下,臣等请命……”
    “哪怕鞠躬尽瘁,哪怕累到吐血,但是臣等豁出性命不顾,也要把这次的雪灾镇压下去。”
    “陛下曾经说过,人力可以胜天,我等臣子,愿意和天灾一斗。”
    “臣等,请命!”
    满朝官员的振奋,许多年轻官员由于激动甚至脸色涨红,杨一笑心知火候已经到了,于是他故作欣喜的重重一拍龙椅。
    “好,朕便允了尔等所请!”
    “从今日起,大唐全员动员,上至三省六部,下至镇级官署,无论哪一级衙门,所有人都要以对待国战的心态干事。”
    “大灾之下,赈济艰难,朕刚才已经说过了,这同样是一场战争。”
    “所以,咱们君臣便以对待战争的心态去迎战。”
    “等到打赢之后……”
    “朕将论功行赏……”
    “并且,这一次论的将会是是战功!”
    哗!
    整个朝堂大殿一片喧哗。
    官员历来注重礼仪和规矩,然而这一刻根本无法克制心中的激动,战功,战功,陛下竟然说,这次赈灾之后将会以战功进行封赏。
    自古以来,无论哪朝哪代,如果谈起功劳,战功都是最大的那一种啊。
    如今留守燕京的都是文官,早就眼红军方将领这一次攻打南云的战功,而杨一笑把赈灾之功认定为战功,这让官员群体怎能不满心激动?
    ……
    整座朝堂,激情振奋,杨一笑越发知道火候已足,顺势便开始了议事的第二个议题。
    “诸位爱卿,谁来说说,此次赈灾政务的首重之要,咱们大唐面对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官员们几乎瞬间就想出了答案。
    这一刻,根本不需要杨一笑点名,官员们生怕自己回答比别人晚,全都在心中生出了争抢的念头。
    只不过,有人快有人慢……
    当大多数官员才生出念头之时,已经有个官员豁然冲出来跪地行礼,抢在所有人前面,大声说出了答案。
    “老臣,户部尚书李颖达,启奏陛下,我大唐在赈灾之时最大的问题是粮食……”
    说着这一句之后,这老家伙不等所有官员有所反应,也不等杨一笑开口询问,立马语气急速再次补充道:“如果老臣只想到粮食,这个回答恐怕很难让朝中同僚心悦诚服,因此老臣还有一言,我大唐最需要解决的其实是发放……”
    “粮食是灾民活命的根,如何发放则是重中之重。”
    “涉及调拨,涵盖运送,各地各县该给多少,百姓受灾情况不同需要赈济到何种程度,这所有的繁琐之事,汇聚起来便是我大唐的头等大事。”
    “这其中最主要一点,乃是粮食如何进入灾民的肚子,说一千,道一万,如果粮食吃不到灾民嘴里,那么赈灾再怎么用力也无意义。”
    “因此,老臣向陛下请命,我户部应当作此牵头之举,领衔各部官员齐心协力。”
    “陛下,您莫嘲笑,诸位同僚,也别冷笑,老夫这可不是为了争抢功劳,纯纯乃是户部上上下下共有的一腔赈济灾民之心啊。”
    不愧是超级门阀李氏的老家伙,这一番言语说的简直是义正言辞,明明就是想要争功,偏偏说成了一腔热血。
    然而,杨一笑现在要的就是官员们争功之心。
    ……
    【第六更送上,山水今天竟然爆发力一万七千字,累的有点撑不住了,今天就写这么多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